中国历史上集镇的形成和发展多与集市有关。宋代以后,集市发展迅速,集镇不断增多。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许昌的集镇在历史上也不少。位于城南数公里远的建安区蒋李集镇,已经走过了数百年的历史。该镇缘何得名蒋李集?这里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
明洪武年间,蒋、李两姓人从山西迁移至此
9月10日,记者驱车走市区南环路,再沿丰产路行驶数公里,就到了建安区蒋李集镇。中秋临近,路两边的黄豆进入成熟期,一些收割机正在收割黄豆。丰产路两侧分布着一个个葡萄园,园主将采摘的葡萄或酿好的葡萄酒放在路边的大棚下,方便路人购买。
还未到蒋李集镇,记者就看到路边有很多厂房。镇内,新修的柏油路虽然不宽,但路面整洁,标线清晰,道牙上的法国梧桐长势正旺,路两侧商铺林立。
今年72岁的孙金海退休前一直在蒋李集镇工作,对该镇的历史比较了解。“蒋李集镇自古就有集市。”孙金海介绍,明洪武年间,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巩固明朝的统治,朱元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实施移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蒋、李两姓人从山西迁移至此,蒋姓为首。
“问我祖先来自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数百年来,在许昌城乡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蒋李集镇宋庄宋氏祖碑载:“明洪武年间,宋氏从山西洪洞东十里许桃源村迁此定居。”蒋李集镇东申村,又名“打铁锅申”。传说有8个兄弟从山西洪洞迁出时,难舍难分,为了以后重聚,将一口锅砸成8块,各取其一,代代珍藏。其中一支迁到原来的许昌县半截河乡申庄村,另外一支迁到蒋李集镇东申村,还有一支迁到了郑州以东。这三个村庄最初的名字均为“打铁锅申”,后改为东申村。20世纪80年代,东申村国乐队到郑州东申村演出时,提起昔日打铁锅一事,当地人倍感亲切。
民国时期筑寨,为防匪患和水灾
来到许昌后,他们喜欢栽种槐树,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因此,旧时许昌一带多槐树。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前些年,从南阳市淅川县移民至蒋李集镇两个村庄,分别是金营移民新村和下寨移民新村。
蒋、李两姓人经过数百年的繁衍,人口越来越多。后来,蒋李集镇又以中心街道为界,划分出蒋东村和蒋西村。
蒋李集镇是许昌通往繁城古镇的必经之路,各地商人会选择在蒋李集镇歇脚。每月农历逢二、逢六,蒋李集镇就有集市。集市从早上开始,在中午结束。附近的居民都来这里赶集,当地逐渐热闹起来。蒋李集镇的集市一直延续至今。现在,蒋李集镇中心小学所在的位置是火神庙。每年腊月,这里都会举办火神庙会,有戏班在这里唱戏,有居民在这里敬火神,热闹非凡。
如今,火神庙已不复存在。
《河南省许昌县地方志》中记载,该镇在清道光年间筑寨,将蒋村、李村联为一体,名东湖寨。村庄呈椭圆形,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
孙金海说,他小时候见过蒋李集镇的寨墙、寨沟。寨沟宽15米、深4米,有4个寨门。当时,建寨一是为防匪患,二是为防水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寨墙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寨沟则被填平成为农田。
蒋李集镇第二中学原校长蒋福德介绍,该镇水资源丰富,颍河、白马沟等河流贯穿全境,可灌溉农田两万余亩。河南省农大试验场和部队农场均分布于镇域腹地。
年5月,蒋李集人民公社更名为蒋李集镇。
小刘庄有三处历史遗迹
许昌人杰地灵,三国文化遗迹众多。在蒋李集镇刘庄村,就有徐母墓、伏皇后墓、歇马殿三处三国文化遗址。前些年,根据出土的磨光黑陶等汉代陶器,该地被专家认定为龙山文化遗址。
刘庄村位于蒋李集镇以南,与漯河市临颍县繁城镇相邻。
刘庄村的文物管理员祝喜梅介绍,徐庶是汉末颍川人,原为刘备部下,与诸葛亮友善。曹操欲使徐庶为己用,便将其母作为人质,逼迫徐庶归曹。而深明大义的徐母得知儿子归曹后,自缢身亡。为此,徐庶发誓终身不为曹谋。这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的由来。
徐母死后,被葬在刘庄一带。关羽敬仰徐母的大义,曾带人到此祭奠,并在此停留。后人建庙纪念关公,并取名歇马殿。
后人为纪念关公,在蒋李集镇刘庄村建起歇马殿。
如今的徐母墓前,立有一通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的墓碑,上书“汉大贤徐母之墓”几个大字。年,徐母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干部刘国胜介绍,年秋,一村民在墓旁挖红薯窖时,不慎将徐母墓东门挖开,发现里面为圆形拱顶,汉砖垒砌,有南、北两个小门。
徐母墓西50米处就是歇马殿,殿内供奉有关公的大殿,以及东、西配房。在庙内的院落或墙根处,还有多通宋、明、清时期的石碑,诉说着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沧桑。
伏皇后墓位于刘庄村东头,坐落在一片杨树林中,占地数亩。伏皇后名寿,兴平二年(公元年),被立为皇后。当时,汉献帝11岁,伏寿15岁。汉朝末年,曹操总揽朝政,“奉天子以令不臣”。汉献帝想恢复皇权,写了一份密诏集结义士诛杀曹操。此事被曹操获悉后,他便加害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建安十九年(公元年),伏皇后怨恨曹操诛董承,与其父伏完密谋诛杀曹操,事情再次泄露。曹操将伏后禁闭冷宫逼其自缢,所生二位皇子亦被鸩杀。伏后死后,曹操宣称其暴病而死,仍按皇后礼仪厚葬。年,伏皇后墓被许昌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伏皇后墓。
圪垱村昔日风貌再现
许昌许多地名与当地地形、地貌有关。蒋李集镇圪垱村就是因地形、地貌而得名。
河南省“水美乡村”圪垱村,水系景观迷人。
9月11日上午,记者走进圪垱村,一个占地数十亩的文化广场出现在眼前,在文化广场一角矗立着一座10多米高的地标建筑,上书“圪垱寨”三个大字。
村庄内,一条环村小河缓缓流淌,两座精制仿古木桥横跨在小河上。依水而建的文化广场上,回廊亭榭十分雅致,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整个村子因水布景,充满诗情画意,文化韵味十足。该村昔日风貌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今年73岁的蒋李集镇第三中学原校长张长江,退休后受村委会委托书写村史。张长江说,他们村位于镇政府西5公里,村民居住在小泥河两岸。历史上,该村三面有寨河,寨河与小泥河相通。圪垱村位于一处西北走向的高岗上。
“高岗像巨龙一样蜿蜒曲折,而圪垱村就处于龙头的位置。由于圪垱村地势高于周边村庄,人们以前为其取名疙瘩,即高岗之意。后来,‘疙瘩’逐渐演变成‘圪垱’。”张长江介绍。
圪垱村曾叫圪垱寨。明朝时,村民为抵御匪患,筑墙建寨。寨墙高8米,上宽4米,寨垛高1.5米,人们能在寨墙上骑马、行走。此外,寨墙还开挖有一条十几米宽的寨河。四座寨门供车、人出入,其中,东门、西门、南门能过大车,北门紧靠小泥河,仅能过行人。
据村里的老人说,东门、西门、南门高大,分上下两层,门楼用青砖垒砌而成,下层门洞宽4米,上层门楼宽敞明亮,既能瞭望远方,又能供人休息。在匪患猖獗的年代,周边村庄的人都到圪垱村避难。
“杀八口”与沙坝口
那么,圪垱村为何又叫沙坝口呢?这与流传在当地的一个传说有关。
年,河南大旱,庄稼绝收,人们流离失所,许昌也未能幸免。宝丰、鲁山一带的土匪到处抢劫,附近村庄的群众纷纷到圪垱村避难。圪垱村的人们淳朴、厚道,尽力为前来避难的人提供食宿。圪垱村的村民和避难人员组成护村队,日夜巡逻。因寨墙高,土匪对圪垱村久攻不下。一天,护寨队队长刘松林巡逻时,发现小泥河北岸郑庄村的树林里,有一个骑大马、挎盒子枪、戴礼帽的人在指挥攻寨。刘松林借助寨垛,一枪将其击毙。其余土匪见状纷纷撤退。后来,村民得知,被刘松林打死的是匪首。
张长江说,清朝末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这一年的冬天,有3辆装饰豪华的马车从圪垱村东门外驶过,当时的小泥河仅有一座石桥。当车辆行驶到小桥上时,恰遇一伙土匪。土匪见财起意,拒不让路,争执中,一个匪徒躲闪不及掉进河里。匪首一声令下,其余土匪纷纷拔刀向马车上的人砍去。车夫和两个镖师与土匪厮杀在一起,但因寡不敌众,前后两辆车上的人全被杀死,车夫和镖师紧紧护着中间的车辆。
就在这时,村民张尚武、张尚文、张尚林兄弟从许昌卖柴归来,见状一起阻止土匪的暴行。不久,数十名年轻力壮的村民持木棒、铁锹叫喊着前来助阵,土匪只好向村外逃窜。
后来,经清点发现,土匪杀死了7名村民,还有一名村民在救治过程中死亡。车夫和两个镖师非常感激村民,拿出车上的银子作为酬谢,被村民婉拒。
此事被许昌县衙上报到府衙,流传开来,周边村民就把圪垱寨称为“杀八口”,后演变为沙坝口。
圪垱村人才辈出,咸鸭蛋远近闻名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圪垱村,人才辈出,从该村走出了许多文人学士、廉官干吏、社会贤达。张长江介绍,圪垱村的张庭馥,15岁考中秀才,年回许昌后,应县长邀请主编《许昌县志》,历时6年成书。该书为后人研究许昌历史提供了史料。
后来,张庭馥调任洛阳首席检察官。年,他又调任湖南省常德首席检察官。张庭馥为官清正廉洁,口碑甚好。其子张中彬,自幼好学,学生时代就奔赴延安,参加革命。5年,张中彬被授予大校军衔。
该村的张绍鼎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北京大学深造,先后在郑州、许昌工作,年被任命为许昌市副市长,主管工业。圪垱村一直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目前,该村一共走出多名大学生。
圪垱村的农产品除了腐竹外,咸鸭蛋也非常出名。这里自古就有“俎庄的白菜,临颍的蒜,沙坝口的咸鸭蛋”之说。
据圪垱村党支部书记张战锋介绍,沙坝口的咸鸭蛋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因为圪垱村位于小泥河旁。小泥河的河滩大部分由砂浆构成,砂浆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还有藻类和沙螺。鸭子特别喜欢食用藻类和沙螺。因此,这里出产的鸭蛋用砂浆腌制后,风味独特,蛋黄深黄,蛋清微蓝,美味可口,营养丰富。
早些年,村里几乎家家养鸭,腌制咸鸭蛋。后来,当地村民还为咸鸭蛋注册了“沙坝口”商标。“沙坝口”咸鸭蛋被销往多个省份。养鸭专业户张明华生产的鸭蛋还曾出口到朝鲜。不过,近年来,因养鸭造成环境污染等原因,养鸭的群众逐渐减少。
轻纺加工从手工到机械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昌市的村办集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在时代发展中“夭折”。
不过,存活下来的村办集体企业很多发展成了如今的明星企业。曾在村办集体企业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工人接受了锻炼,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
建安区蒋李集镇工业办主任张文介绍,鸿雁李村、张宋村等村庄曾办有水泥厂、面粉厂、机械厂、食品厂。
改革开放后,这些村庄依托许昌纺织品市场,以家庭为生产单元,开始加工儿童服装和罩衣。
20世纪80年代初,张宋村的轻纺加工业很发达,并辐射到周边的岗城村、鸿雁李村、寇庄村和李庄村。当时,蒋李集镇的个体加工户有多个,从业人员超过0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远销国外。
“我们村最早生产的小孩儿斗篷、猫头鞋、绣花童装等大多是手工生产的。”张宋村党支部书记张志茂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手工生产已被机械化生产代替,产品质量越来越高。
张宋村峰之梦纺织品加工厂的负责人宋占举于7年前投资数百万元购进新设备,在村里开办了企业,生产床垫、夏凉被、被套、床单等床上用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蒋李集镇从事床上用品加工的专业户有多个。
车辆玻璃生产始于年
许昌市区通往蒋李集镇的公路是县道。这是一条宽约7米的公路。在蒋李集镇以北约2公里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乡村公路。其与县道交会。这便是通往蒋李集镇寇庄村的道路。
该路口西侧有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牌坊上雕龙画凤、金碧辉映,中间有“寇庄村”三个大字。该路口旁是著名的河南环宇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杰介绍,年,寇庄村还是一个贫困村。改革开放后,该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创建了村办企业,以工补农、以农促工。
说起寇庄村的故事,必须要提这里的玻璃生产业。
“欢迎晨报的记者,我是《许昌晨报》的老读者。”9月11日,河南环宇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焦海群说。
焦海群介绍,河南环宇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许昌汽车玻璃厂,初创于年,属村办企业,主要生产挡风玻璃。
“当时,高中毕业的寇宝成在村里当文书,一年后到厂里管生产。那时,产品虽然生产出来了,但技术、质量都不过关。”焦海群说,年,该厂从村委会对面搬到村外,并从洛阳市买来新设备,建设了河南省第一台钢化玻璃生产线。
0年,该厂进行了改制,寇宝成任村党支部书记兼许昌汽车玻璃厂厂长。现任河南环宇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志广从长沙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许昌县外贸局。不久,张志广从单位辞职并找到寇宝成,表示宁可不要工资,也愿意在厂里打工。
寇庄村有三大玻璃品牌
几年后,张志广担任许昌汽车玻璃厂厂长。4年12月,许昌汽车玻璃厂更名为河南环宇安全玻璃有限公司,张志广任公司总经理。年7月,河南环宇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挂牌上市。这为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环宇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加工玻璃。
近年来,河南环宇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一拖集团、徐工集团、宇通集团等国内大型车辆制造企业和机械生产企业提供配套玻璃。该公司一直保持着农业机械玻璃生产国内首位的市场地位。该公司的工程机械玻璃产品在国内市场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其部分汽车玻璃产品出口到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记者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我们公司目前有两个厂院,占地多亩,产品研发团队有48人,发展后劲十足。”焦海群说。
“寇庄村从事车辆玻璃生产的企业符合国内、国际强制性产品认证准则。”张文透露,目前,蒋李集镇的玻璃生产企业有近10家,主要有环宇、富华、永祥三大品牌。此外,该镇还有生产建筑玻璃的企业。
建安区蒋李集镇党委书记孙晓辉表示,寇庄村的特色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下一步,寇庄村车辆玻璃生产业将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牢牢把握配套、零配、出口三大市场,通过提升产品的档次,使产品系列化。数年后,寇庄村的玻璃生产业将取得新突破。
许昌晨报记者黄增瑞通讯员关伟峰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须注明来源:许昌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