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专家有证据金兀朮真身墓冢,就在河南汝州
TUhjnbcbe - 2020/12/30 13:08:00

▲金兀朮(?—年)(源自网络)

金兀朮,因清代钱彩编次、金丰增订的长篇历史小说《说岳全传》,与岳飞一并而扬名天下。金兀朮与辽国、大宋打了一辈子仗,成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死对头。他在各类小说、史料中被描述成一个嗜杀好战之人。但金兀朮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人物,为金国的开创者,在《金史》中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他的名字在民间戏剧中,与岳飞一道可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金兀朮出生地——黑龙江阿城会宁(图为金代会宁府遗址)

据《金史》记载:金兀朮(?—年),女真族(属满族),姓完颜,本名斡啜,又兀朮,亦作斡岀、晃斡出,学名宗弼,出生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海沟河畔。他是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故又称金四太子。因系金国人,世称金兀朮。历任金朝右副元帅、都元帅、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太保、太博、太师等要职,封沈王、粱王、越国王等。金皇统八年(年)11月19日,在开封(一说在上京会宁府)病亡。葬于何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北京西南47公里的大房山下,周口店车厂村的金陵遗址

查阅资料,黑龙江阿城市(编者按:金兀朮故乡)、北京大房山金陵(编者按:金朝皇陵所在地),以及河南汝州(编者按:金兀朮行宫所在地、子孙后裔居住地)均有金兀朮墓葬。在历史上,一个人死后有即葬的原葬墓,有葬后因某种原因再迁的迁葬墓,还有纪念性质的衣冠冢等多处墓葬并不稀奇,金兀朮墓亦是如此。

▲年出土的清初修复金陵时立的石碑,金陵遗址内未见有记述金兀朮墓的任何石刻

金兀朮死亡时间迄今已有多年历史,但金兀朮死后真身究竟埋葬何处,一直是史学家、文化爱好者们
  昨天,一则“金兀术墓葬惊现房山”的消息。使北京市文物局十分震惊,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报道纯属杜撰。


  就房山金代皇陵一事,记者采访了市文物研究所。据记载,金代完颜亮(女真族)从东北迁都至燕京,即金中都,这是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都。完颜亮迁都后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建陵,他派“司天监”的官员在房山辖区内选陵址,之后将其祖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太宗等祖先的墓地迁至房山。

▲年3月30日,河南汝州完庄金兀朮墓发现的盗洞,有两人多深


  明末,以努尔哈赤为首领的满族(女真后裔)兴起,明朝为了切断其的龙脉,天启年间将金皇陵彻底毁掉,加之“文革”期间的破坏,如今金陵的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只是从文献中得知金陵的面积为60平方公里。


  从年3月开始,北京市文物局指派市文物研究所对“金陵”进行调查。但收获不大。据介绍,北京市文物局并未对“金陵”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在对金陵进行的调查中,也从未发现所谓金兀术墓。至于该消息提到的之说,更是子虚乌有。

从以上情况看,金兀朮葬入金陵这个说法既没道理,又无根据。即使如《金代皇陵盛与衰》中所述:“完颜宗弼是唯一一位以王爵陪葬太祖陵的”是真实的话,那么北京大房山大不了也只能说是金兀朮的衣冠冢,顶多是座迁葬墓而已。

▲年3月30日,河南汝州完庄金兀朮墓,应该是金兀朮嫡孙完颜正叔墓被盗洞口

三是关于河南省汝州市金兀朮墓。它位于今汝州市纸坊镇完庄村西米处的一块耕地里,原占地面积10余亩,略有东南西北向,入口处建有石牌楼,墓前神道宽三丈,条石铺地,神道两侧立着石人、石马、石羊、石猴、石鹰(海东青)、石狗,以及石望柱(于年冬挖出)等。墓前树有巨碑一通(编者按:于皇统八年即年薨,天德二年即年,由翰林学士施宜生撰写墓铭,高丈余,宽近三尺,厚一尺许,碑帽雕刻衮龙,额书“亘古一人”,碑身正面阴刻:“金完颜四太子之墓”八个大字,碑阴还刻有小字(推断为金兀术的生平事迹),上建青砖碧瓦碑楼一座。只可惜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时期,村里开始平坟,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完颜本玉以身作则,带头平了自家老坟。于是墓前石碑被推倒砸断为三截,做修石轨道、修渠建桥之用。

▲完庄村村民邵现卫指认金兀朮或者是完颜正叔神道碑底座赑屃被埋位置(自家耕地)

墓前两侧站立的石人、石马等,也被生产队社员打碎后拉到姚楼村建了石桥,碑帽和驮碑石龟因形状不规整没被拉走,后埋于地下。年村民挖土垫地基时,挖出了埋在地下的石望柱和一个碑帽。碑帽盘龙中下方刻有两排六个篆书大字:“完颜氏先茔碑”。“先茔”即“老祖宗的墓”。试问:在刚与宋朝划淮(河)为界的金朝,在汝州除金兀朮外,谁还敢称自己的墓是完颜氏的“先茔”呢?如今,在完颜氏后人家里还能见到衮龙碑帽、两个石望柱(残)、一个石碑座和数块残碑等实物证据。

金兀朮墓曾遭多次盗掘,但均因村民发现及时并未成功。其中最近一次是在年3月30日,当时掘洞已挖至约三米深的墓室,因墓室系青石、大青砖结构,扣结牢固,无法打开,幸亏发现及时而免于破坏。年10月份,在走访完庄附近陈胡同村村民时又得知:在年秋天,当玉米地大深时,金兀朮墓也有人挖过,但结果不详。

▲金兀朮墓神道驮碑石龟,于年3月30日被挖出但未被盗走,又原地填埋

像如此规模、如此规格的墓葬,埋葬的决不会是一般人。查阅资料,按金朝制度规定,此应为皇帝以下最高规格的墓葬,故推断为金朝重臣金兀朮无疑。

《金史》中有金熙宗这样一段话:“都元帅(指金兀朮)久在行在(即居住地,指河南),深究利害。”金伐宋时,为坚定大将的必胜信念,金庭要求将领携带家属亲族,并在征服地建立猛安(千人的大村落))、谋克(二三百人的小村落),以便对征服地进行有效统治。如今,汝州市完庄村完颜氏家里,都还敬奉有写着“始祖考讳阿骨打之神位”的先祖牌位,说明此地即为阿骨打之子金兀朮,以及后人定居之地。大家都知道,宋、金主战场在河南,待划淮(河)为界后,金兀朮常驻河南前线以防范宋军,时间长达20余年,直至去世。此符合“常往来郑、许之间”的描述。

▲河南汝州现存的北岳行宫西偏殿——鲁班殿

四是几个重要佐证:第一个是,在完庄村东南米处有一座“北岳行宫”。所谓“行宫”,就是皇家出行时的居所,其它官员出行的居所只能叫“行在”或“行辕”,而不能叫“行宫”。金兀朮是皇帝四太子,当然有资格如此命名。因此,北岳行宫很有可能就是金兀朮在这里指挥战争而居住的地方。金兀朮南征伐宋,将家属和亲族安排在这里,建立完庄村,这与历史事实基本相符。

▲距金兀术墓西北约米处(镇压金兀朮族人)的元达鲁花赤墓

第二个是,在金兀朮墓北约米的地方有座元代将军墓,俗称达鲁花赤墓。清道光廿年《直隶汝州全志·古迹志》记载:“元鲁花赤墓,在城东张叶里留王店北三里许,公世居沙漠,其父八黑马佐元四太子伐金有功,留镇汝州。”

据查证,元灭金后,对金朝的统治者完颜氏恨之入骨,为防范金的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元庭曾下令:“尽杀完颜人”。因为金兀朮死后葬于完庄,此处又聚居着许多金兀朮的后代子孙,待中原平定后,元朝让达鲁花赤留镇汝州,开始对完颜氏聚居地完庄实行武力监督。达鲁花赤留镇汝州后,把家也安置于金兀朮后裔的聚居地完庄村北一里处的上盘(今汝州市米庙镇王河坡村),死后又葬于王盘村南约米处。目前,该墓地虽已夷为平地,但墓碑尚存,碑文可证。

▲距金兀术墓西边不远处的古老土地庙

第三个是,当时开封留守将领是金兀朮的儿子孛迭,他把逝世于开封的父亲葬于距此仅三、四百里地的汝州行宫、亲族聚居地(汝州完庄)完全合乎情理。葬于汝州这远比葬于数千里之外,又无侄亲的黑龙江阿城的理由充足得多。所以,汝州的金兀朮墓很大可能就是他的原葬墓,也就是说是金兀朮尸骨的埋葬地。

▲河南汝州完颜氏墓园复原图(完颜长义先生提供)

第四个是,在这里居住的完颜氏家族,自古以来就一致认为金兀朮就埋在这里,这里就是埋葬金兀朮尸骨的真墓,也是他们的老祖坟。年农历二月初二,完颜氏族人在先茔遗址上重新封土树碑,上书“金四太子完颜宗弼之墓”字样,以示纪念。

但有人会问:汝州的金兀朮墓譬如是真墓的话,那么为啥历代汝州史志,都没有见到有关的记载呢?这个很好解释:由于历史政治、民族意识等因素,导致历代官方对金兀朮,尤其是对他的墓葬地均不予正视,导致志书记载不详或缺失。加上墓地屡遭破坏,变为耕地种了庄稼,而北岳行宫主要建筑也陆续被毁,从而致使人们对汝州金兀朮真身墓葬的真实性存有质疑,这些都在情理之中,不足为奇。

▲远处左边为金兀术墓,右边为完颜氏居住的完庄

至于河南汝州完庄金兀朮墓,是否如以上所说为真身埋葬处呢?本人不涉考古,更无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水平,所以,目前还不能完全判定。实事终归是实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证据的出现,相信终归有一天会被证实,从而揭开这一历史悬案!

(编者注: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公众平台,旨在发掘汝州文化,保护汝州文化遗产,建设美好家园,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主编:杨占营

本期编辑:刘占江

陈素贞

联系方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有证据金兀朮真身墓冢,就在河南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