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全世界最神秘的北纬30度余杭和ldq
TUhjnbcbe - 2020/12/29 13:09:00

余杭晨报原创记者周铭徐晖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全世界范围内,北纬30度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四大文明古国沿着这条纬线横贯东西,这也决定着北纬30度线散落着众多的古迹和文化遗产。

翻开中国地图,在这条纬线上有两个地方,一个叫余杭,另一个叫咸丰,原本相隔上千公里,因为历史和文化,它们有了一丝缘分。余杭有着实证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良渚文化,咸丰有着蜚声中外的唐崖土司古城遗址,它们共同见证了华夏大地璀璨、厚重而多元的发展历程。

现在,一场脱贫攻坚战将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余杭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年4月,在省、市的统一部署下,派出得力干部、投入大量资金,对湖北省咸丰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面对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余杭对口帮扶咸丰工作组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这是郑颖办公室墙上的一张地图,标注着余杭扶贫协作项目

在郑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咸丰县的地图,地图上的很多地方贴上了蓝、绿两种颜色的小纸片。“这是余杭帮扶项目的分布图,已经涵盖了全县的大部分地方。”郑颖对记者说。郑颖是余杭区派到咸丰县的挂职干部,担任咸丰县委常委、副县长。“现在地图上的两种颜色分别代表年度和年度,我们计划在年度把地图上的空白都填满,颜色就用红色,代表胜利!”郑颖笑着说。

一年来,工作组快速融入、积极介入、倾情投入,摸索出了一套扶贫协作+的脱贫攻坚战术。安排帮扶资金万元补助建设4批23个项目,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18个、资金万元;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类项目5个、资金万元。产业项目覆盖58个村,其中重点贫困村24个,项目惠及了咸丰县名贫困人口,直接带动包括44名残疾贫困人口在内的人脱贫。

电商+让咸丰的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在咸丰县城近郊的高乐山镇白水坝工业园区内,“咸丰余杭电商园”几个白色大字非常醒目。落户园区的咸丰县硒乡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工位上一片繁忙。员工们接单发货,还有网红在网络直播,介绍咸丰的网红农产品——富硒马尔科小土豆。

公司负责人覃超告诉记者,咸丰的马尔科小土豆因为富含硒元素,淀粉含量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受交通不便、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小土豆的销售半径基本上局限在咸丰和周边几个县的范围内,销量一直上不去,农民的收益非常有限。

“工作组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了这类问题,咸丰县不少农产品都存在销路不畅的现象。”郑颖说。余杭是电子商务的高地,有着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优势和经验。经过充分论证,工作组将“咸丰余杭电商园”项目正式立项。

余杭对口帮扶咸丰工作组协助沟通余杭区商务局、启业集团、贝贝集团、良中控股等诸多部门企业为园区建设运营等出谋划策、飞赴千里现场指导,咸丰县也派团队赴余杭区梦栖小镇、艺尚小镇、时尚云村和电商园等地考察,双方共签共建协议,确定建设集优质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电商众创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创客咖啡厅、旅游购物中心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园区通过整合供应链体系、服务全县千余家合作社、培育建档立卡户大学生电商创业等,每年带动约2万余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增收脱贫。

全自动智能物流分拣机器人

去年12月12日,电商园正式开园,开园当天,由工作组引进的湖北第一家、火遍中国的网红——“小黄人”全自动智能物流分拣机器人在当地引起轰动。“小黄人”可以把原先全县需要7-8人分拣12小时以上的快递包裹时间缩短到2小时左右完成,极大提升贫困户农产品上市和全县物流体系能力水平。

“就拿小土豆来说,现在我们通过电商园这个平台销售半径已经开始向全国扩展,销量增加了,我们向农民的收购量也增加了。覃超乐呵呵地说,朝阳山镇鸡鸣坝村有一对71岁的老夫妇,子女在外打工,现在老两口每天在自家的10亩地里挖多斤的小土豆,每年每亩增收元,一年可以收2万元。“老两口脱贫了,也带着全家一起脱贫了。”

产业+让余杭的优势产业成为咸丰脱贫的重要抓手

咸丰县地处山区,山多地少,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有限,很多年轻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家乡发展的人数微乎其微。与此同时,留守家乡的大量妇女也需要寻找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产业扶持是扶贫协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以产业转移为契机招引余杭优质企业资源到咸丰投资兴业,落实推动产业扶贫和劳务协作,带动产业发展和解决就近就业成为了工作组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东西部协作就业扶贫车间

咸丰县东西部扶贫协作首家“扶贫车间”应运而生。

郑颖(右一)向余杭企业家介绍电商园

来咸丰县帮扶之前,郑颖担任着余杭区经信局局长的职务,他对余杭的产业优势非常清楚。“我们要按照‘咸丰所需、余杭所能’原则,展开产业扶贫。”郑颖说,将余杭的家纺企业引入到咸丰是一条可行的路子。

工作组通过前期对接,引入了余杭知名家纺企业在恩施咸丰县白水坝工业园区内落地,并注册成立了布++(恩施)家纺制造智能工厂,这家企业拥有全国最为先进的家纺产业综合性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一家以建立共享缝制、数字版权、产业PaaS、创意设计等七大行业融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旨在助力品牌布艺向品牌窗帘的转型升级,构建行业综合服务平台,是打造余杭示范车间和全国缝制云工厂的良好范例。

布++扶贫车间

布++(恩施)家纺制造智能工厂落地咸丰后,积极招引以“窗帘”制作为主的家纺个体户和贫困户参与加盟乡镇布点门店,企业加强技术培训,推动发展带动咸丰家纺产业,并逐步发挥余杭家纺产业发展优势,打造武陵山区家纺新产业基地,留住更多咸丰人在家乡创业就业发展,打造一群群“留得住、发展好、能致富”的本地劳动力队伍,让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和创业达到脱贫的目的。

余杭的湖羊种羊在咸丰生出了第一个小宝宝

而另一个有着“余杭元素”的产业项目是湖羊养殖业的提升。余杭的红烧羊肉深受食客们的喜爱,湖羊的消耗量非常大,湖羊在余杭有很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余杭区有一个国家级的湖羊种羊场,可以提供优质的湖羊种羊。

现在,市场有了、优良品种有了,发展湖羊养殖业也成了一条帮助咸丰贫困人口脱贫的好途径。

今年四月,第一批多只种羊从余杭运抵咸丰,4月25日,第一头小湖羊在咸丰县出生,这也标志着余杭对口帮扶的“共享生态牧场”项目正式开始运行。

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干部、挂职咸丰县农业局副局长的任国华告诉记者,“共享生态牧场”项目通过秸秆养羊、羊粪还田(茶叶、油茶等)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的建立,促进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整个项目规划发展湖羊养殖只以上,恩施黑猪头以上。可以使村级集体经济年增加25万元,每个“共享生态牧场”养羊只或养猪头,可带动7户贫困户发展。预计该项目可以带动1户贫困户,余贫困人口脱贫。

“今后,余杭的红烧羊肉可以用上咸丰产的湖羊了。”任国华笑着说。

+运营让茶产业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机器

咸丰茶苗种植基地

在咸丰县唐崖镇钟塘村党支部书记覃文洪家里,记者喝上了附近茶叶加工成的新茶,一股茶香在房间里弥漫开来。

茶农采摘茶叶

茶叶是咸丰县的支柱产业,目前发展面积达23万余亩,但自身加工能力仅10万亩左右,茶农大量鲜叶未能实现就近加工,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收益。同时茶区多数贫困村没有固定资产、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钟塘村是个茶叶大村,共有亩茶园,几乎家家户户都靠茶叶为生。因为没有茶叶加工企业,茶农的鲜茶叶只能卖给茶商,价格也只能由茶商说了算。“明明质量不错的茶叶,往往卖不出好价钱,这使茶农很吃亏。”覃文洪说。

村民为茶叶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

针对这一现状,年起,余杭区安排帮扶资金万元帮助建设了13个约1.6万方村级茶叶加工厂,可实现近2万户约8万亩茶叶的就近收购加工,预计带动约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约人产业增收。

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干部、挂职咸丰县扶贫办副主任的陈小忠告诉记者,在茶厂运营上,除鼓励本地企业扩大规模培育外,还引进了浙江安茶集团、径山茶龙头企业等浙商前来投资兴业,年实现新增年度实际到位投资.6万元,项目受益贫困人口人,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人。

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将茶厂投资折算成村级集体资产分配给茶区重点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租金按照股份分配到村集体经济,其中每个村租金的50%以上用于安排贫困户公益性岗位、残疾人补助和购买贫困户养老保险及合作医疗保险等补助,达到了带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贫困村集体资产增加、造血功能增强和贫困户产业增收、就近务工增收的综合效果。

+园区让咸丰的农村有了现代农业的模样

俯瞰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区

说起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咸丰县忠堡镇马倌屯党支部第一书记廖文斌有些激动,“我亲眼看到了马倌屯村这两年的变化,可以说非常大!”以前马倌屯十年九旱,靠天种、靠天收、靠天吃,全村户村民中,有户贫困户,而这一切随着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的建设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现代农业园区的温室大棚

园区占地面积余亩,年起余杭区陆续投入帮扶资金余万元,帮助建设智能温室大棚、花卉育苗大棚、肥水一体化系统和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等现代农业设施设备。

余杭对口帮扶咸丰工作组牵线搭桥,园区已与浙江大学农学院形成技术协作关系,委托浙大农业规划所开展了忠堡镇田园综合体规划,引进开展了“彩色水稻”“临安迷你小香薯”“安吉白茶扦插育苗”等多个东部元素为主的农业示范基地。

园区大力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已吸引外出返乡农户开办农家乐2家,培育传统手工艺制作5户,有20余户正在进行房屋改造打造精品民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吃一条街已完成规划。

智能种植大棚

陈小忠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以来,实现了农民土地托管有租金、园区务工有薪金、股权分红有股金、农家经营有现金、政府补贴有真金,“五金”收入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稳定增收摆脱贫困。

采访手记:奏响东西协作的最美乐章

在离家千里的咸丰,几个余杭人显得太少太少,但是他们所散发出来的力量却很大很大,因为他们背后凝聚着余杭区委、区政府及全体余杭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在4月16日召开的余杭区—咸丰县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上,区委书记张振丰指出,与咸丰人民一道,按照“咸丰所需、余杭所能”原则,携手打好“组合拳”、坚决打赢攻坚战,争当扶贫协作排头兵。

在记者赴咸丰采访的几个日夜里,深深地感受到了余杭挂职干部和专技人才的忙碌、尽责和付出,在大山深处入户走访、在田间地头踏看扶贫项目、在项目现场解决所遇问题;与贫困户谈心,与当地干部交流,与有关单位沟通;编规划、写方案、理材料……入夜的咸丰县政府大楼,他们办公室的灯大多亮到最后。

离家千里,家中的老人妻儿已照顾不到,家中老人病重只能在千里之外默默祝福。他们说这样的付出很值得,当看到当地贫困群众因脱贫而露出的笑容,所有的累和苦都化作了无比的自豪。

编辑:小樽

更多精彩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世界最神秘的北纬30度余杭和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