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牡丹江历史日本满铁火龙沟线大撤退
TUhjnbcbe - 2020/12/24 14:46:00

前言:“铁路两条线,地方一大片”,铁路,作为国家的交通命脉之一,在国家经济建设乃至国防建设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众多爱国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多种形式,与日寇斗争,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由于辖属原因以及史志缺乏,这些红色故事以及遗存,尚未广为人知。《牡丹江晨报》文体副刊部与牡丹江铁路作家协会联合开展了“寻找牡丹江铁路沿线的红色遗存”系列探访活动,通过史料收集、实地踏查、采访铁路老工人和知情者等形式,挖掘牡丹江铁路沿线的红色基因,并以此传承铁路精神,激励前行。

秋季的张广才岭郁郁葱葱,海浪河水绿如碧染。《晨报》文体副刊和牡丹江铁路文联联合探访小组走进大山深处的火龙沟线,踏查抗日烽火中的红色遗存。

由于封山育林,这条线路已经没有什么货物可运,每天早晚,再没有绿皮车在大山中穿行,也找不到当年运输时的繁忙景象。

为掠夺而设的铁道“爱护村”

年春,由伪满洲国海林森林事务所投资,修建了由海林至火龙沟铁路线,年延长至长汀站,年移交“满铁”牡丹江铁道局整修并管辖,年日军战败时被破坏;年8月,海林市人民政府组织人力将海林至火龙沟区段线路修复并运营;年5月,牡丹江铁路管理处以实业币万元购回;年10月拆除海林至敖头区段线路,改为敖头站分支;年大海林林业局将火龙沟至长汀镇区段线路改为毫米轨距;年8月,再改为标准规距;年11月交铁路部门管理。这条铁路支线从年修建,经历了抗日战争硝烟,更经历了支援解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洗礼。

火龙沟线是日本侵略者把海林县(市)作为移民区,推行满蒙铁路一万公里计划,掠夺张广才岭木材资源的重要交通线。从滨绥线敖头出岔,经复兴、火龙沟到长汀,营业里程为41.6公里。日伪当局出于维护殖民统治、粉饰太平、以战养战以及掠夺资源的目的,对铁路各沿线进一步加强控制,同时对沿线居民进行奴役教育。别看火龙沟线是只有四个中间站的支线铁路,可在铁路的管理上却很是复杂。从敖头站开始到长汀站,每个车站由三部份人员组成:站长负责行车和客货运,配五至十名站务手;养路工区负责铁路维修养护,有十名左右养路工,每天由一名巡路工查看分管段内的铁路有无毁坏;伪警务分所负责保卫工作,配有数十名警务手,每天巡逻,抓“可疑分子”。

为了加强对张广才岭木材资源掠夺,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行,防止抗日军民毁坏,日伪除加强铁路巡逻治安外,还采取许多手段,密切加强与沿线各村的联系,并将此称之为“爱路工作”。

日伪统治时期,铁道“爱护村”由关东军控制,满铁组织实施的,将铁道沿线两侧五千米范围内的全部农村改造成以维护东北铁道安全、保证军事、经济运输,为日本提供情报为目的,具有军事性、经济性和思想奴化性的特殊基层行政村。年,从日本内地迁移而来的日本村民与在东北退役的日本军人,在铁道沿线两侧两千米范围内设立的铁道自警村也属于铁道“爱护村”范畴。年铁道“爱护村”改称铁道“爱护团”,其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铁道“爱护村”的发展过程亦是走向组织化的过程,逐步强化作为警备铁道的村屯性质,企图将村民从对土地的依附状态转向对铁路的依附状态,使之彻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铁道爱护村”,爱护村呈现出“警主农次”的特有村屯形态。

后来,每个车站设了专职“爱路”工作人员,由伪警务分所长具体领导,车站站长兼任“爱路”区长,负责督促此项工作。专职人员轮流到分管路段两旁的村庄去走访,召集村民讲解爱路知识,爱护铁路的“重要性”。当时,沿线各“爱路村”在铁路边均建有小房,每天派一至两人值班看管,如有情况,及时向伪警务分所汇报。此外,他们还成立了“爱路段”,培训一部分人员,分配给各车站二至三名当“爱路手”,如果有人发现线路故障或发现有人破坏,就可以领到一大笔钞票,够一家老小一年的花销。有一次,一个关内到火龙沟投亲的人,在铁道边休息,“爱路手”把他当成嫌疑人举报,被日本警察抓到了宪兵队严刑拷打,确认没有问题后,送到长汀当了劳工。

各车站的专职“爱路”工作人员,经常到各村里走访,有时免费赠送村民一些防治常见病的药品,携带一些娱乐器具,搞文艺宣传活动。伪牡丹江铁道局经常组织日本艺妓到火龙沟线搞慰问演出和联欢,培植“大东亚共荣圈”的“顺民”。

撕破“爱路”假面具

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下午,日本高层命令火龙沟线的“满洲”管理人员、铁路守卫部队及家属、开拓团人员全部撤离,到牡丹江集结,乘车经图们到朝鲜,然后乘船回国。可是,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加入了苏联远东红军步兵独立第88国际旅的东北抗联李明顺特遣小组空投拉古车站后,发现日军正在集结大部队,准备经海浪大桥向城外突围,立即联系苏联红军,猛烈的炮火铺天盖地地打了过来,海浪大桥被炮火拦腰炸断,日本的辎重部队被打散,从江边四散逃窜,牡丹江市内的日本关东军成了瓮中之鳖。苏军向牡丹江发起总攻,当晚就解放了牡丹江。日军南逃计划破灭后,伪满铁急令火龙沟线管理人员,在日军铁路守卫部队帮助下,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备,焚毁房屋,彻底撕破了爱路护路的假面具。次日下午,长汀、火龙沟、复兴车站的站舍及日本住宅冒起滚滚浓烟,紧接着铁路沿线的桥涵、水塔被炸,日本人搞完破坏后,开始了全线撤退。具铁路老职工回忆,当时那些日本站长及日军军官满脸沮丧,身后跟着穿木屐的家属和孩子,沿铁路线徒步向敖头站走去。他们的下属各个携带大包小裹,满头大汗,三五成群地在线路上狂奔,后面也跟着一群家属,孩子“掉”的满地都是,怨声、喊声、哭声连成一片。日本在长汀的开拓团,这些跟随日本侵略军到东北的移民,最后成了无人管的弃儿,他们是最后接到撤退命令的,带队的几个年龄稍长的日本退役军人,带着开拓团的男女老幼,拼命向敖头方向逃命,有很多年长的日本老妇人经不起长途奔波,倒在路边无人理睬,有的日本孩子在路上走丢,后被中国人收留养大,也算是活下来的幸运儿。

8月16日,火龙沟线的日本人连同开拓团多人到达敖头车站,等待牡丹江方向的火车。然而,他们苦苦等来的却是苏联红军。日军负隅顽抗,两军形成对峙状态。当天下午,苏军从牡丹江调来一辆装甲车,向敖头站的日军猛烈开火。日军命令杀掉妇女儿童,集中火力继续顽抗。苏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消灭了全部鬼子。

敖头的枪声停止了,车站旁的海浪河到处是鬼子的尸体……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在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给他们自己国民带来了无尽恶果。

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火龙沟铁路线也迎来了它崭新的一天。硝烟散尽,我们却不能忘记那段历史。

来源:牡丹江晨报

点亮下方小花

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更多精彩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牡丹江历史日本满铁火龙沟线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