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丞相说:
保市场主体,企业增长动能更强劲
保粮食能源安全,夏粮总产创纪录
8月6日,许昌市民之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指导企业网上注册登记。记者张莉莉摄
保市场主体
上半年,许昌市办理各类市场主体设立登记业务2.09万余件,电子化比例达到96.37%,高于去年同期。市场主体登记情况扭转下降态势,实现正增长。
截至6月底,我市拥有各类市场主体31.1万户,同比增长9.85%;拥有企业8.75万户,同比增长14.24%。
6月5日,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刚刚入库的小麦。记者牛书培摄
保粮食能源安全
今年,我市夏粮总产量达.04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截至年年底,全市建成并通过验收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达.9万亩。
目前,我市油气输送管道共计.4公里,各类发电装机总规模达.81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我市保留煤矿36处,设计生产能力为万吨/年。
政策发布
保市场主体
1.深入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制度,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专项行动,帮促民营经济纾困解难。
2.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格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收优惠、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国家减税降费阶段性政策,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确保应享尽享。
3.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金融暖春行动,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争取优惠利率信贷支持。
4.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网上服务”,力争年年底前“最多跑一次”实现率在90%以上。
5.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为便利市场主体在疫情防控期间办理注册登记业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制作《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疫情防控期间审批服务“十问十答”》并向社会公布,使企业和群众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监管各项登记业务办理方式及政策,方便其办理各类业务。此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推进商事登记改革,推进注册业务“四个办”(即“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6.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开展涉企专项监督活动,进一步规范涉民营企业案件办理,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司法保护。
记者牛书培摄
保粮食能源安全
1.我市落实省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在29.5亿公斤以上。
2.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有序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3.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大省财政支持的引进种猪补贴项目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年规模场(户)洗消中心建设项目,到年年底生猪存栏达到万头。
4.在强化能源安全保障方面,引中石化气源入许,促进中石化相关项目落地,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8亿立方米,并在年供暖季前形成不低于年用气量5%的应急储气能力。
5.持续提升骨干电网保障能力,重点加快26个主网项目进度,加快推进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专用线建设。
6.修编的《许昌市热电联产规划(—)》获省级部门批复后,加快电力供热项目落地,优化我市电力布局。
部门声音
保市场主体
下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释放政策红利,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四个办”工作举措,强化帮办服务,不断在减材料、减时限、减成本上下功夫,巩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工作成效,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程度,使企业开办效率领先全省。
同时,继续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企业(个体)住所自主申报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创设成本,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记者牛书培摄
保粮食能源安全
首先,我市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年,我市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1万亩。其次,深化农技推广服务,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最后,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促进产业融合、业态融合和主体融合。
下半年,我市依然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定推进能源安全工作!一是落实民生用气保障责任主体,二是扎实做好能源项目建设,三是出台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工作方案,四是做好包括电代煤、气代煤在内的“双替代”清洁供暖工作。
记者张莉莉吕正子通讯员张豪
编辑王威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须注明来源:许昌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