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刚刚,余杭这座知名地标建筑回归陪伴了临
TUhjnbcbe - 2020/12/17 13:49:00

余杭晨报原创记者李书畅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这几天,随着北大街正式改造完成,三口之家雕塑又回来了。对于临平市民来说,这座雕塑已经陪伴大家十多年了,它的设计师是谁?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今天,记者找到了这座雕塑的作者吴红雨,了解“三口之家”雕塑的前世今生。吴红雨,今年44岁,老家金华浦江,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临平人口中的“三口之家”雕塑其实叫《和谐》,这也是吴红雨第一个成名作,是他和另一位雕塑家吴卓老师团队携手共同完成的。

有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和“最早的艺术”。当年,利群大厦是整个临平最中心,最热闹的商圈没有之一,而这座雕塑就坐落在利群大厦北门的小公园中心。

如今,随着老城更新进一步改造,公园也焕然一新,原来的铜制雕塑《和谐》也被漆上了金色的油漆。吴红雨说,创作之初,茶不思,饭不想,作品几经数稿,半夜灵感突袭,就从床上爬起来,赶忙把这些好点子记下来。

当时因为二胎政策还没有放开,所以做成了三口之家,最近小广场改造,他也考虑过在原来创作的基础上给它们“再添一孩”,但雕塑制作是一气呵成,已经无法再创作,一定意义上定格80、90两代独生子女的历史瞬间。

他说,艺术的价值在于能永远留在人民心中,尤其是城市雕塑不能太抽象,太“云端”,其所表达的意味要与本地文化相结合。

《和谐》的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家国天下”的理念,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家中男人是力量和责任的象征,是家庭的顶梁柱,有阳刚之气,用双手为家庭遮风挡雨。女人是家庭幸福的根基,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和睦、幸福和兴旺。孩子是明天的太阳,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其实,临平有许多雕塑都出自吴红雨之手,经常去临平山锻炼的人,经常会看到一个骑青牛的古者雕像,这件作品就是他的另一件雕塑作品《邱丹》。

一尊好的雕塑能够传神传世,讲好人物故事,赋予其精气神,还需要深入研究历史人物本身。为了做好这件作品,光跑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就跑了几十趟。

邱丹是唐代的一位隐士,据相关资料记载,邱丹(约~年),嘉兴人,诗人,曾任诸暨县令,历任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等职,后弃官学道,隐居在临平山。相传邱丹与唐代诗人韦应物、鲍防、吕渭、刘长卿、顾况等人交情甚厚,经常互相酬答唱和,后人誉之为“仙才”。

这几年,他的创作中还加入了许多趣味元素,比如艺尚小镇的镇标,让“艺”字化身古代美女翩翩起舞,东湖公园的彩纹小黄鸭排好队在草丛散步等,给市民日常休闲带来许多惊喜与乐趣。

他还根据不同的地方文化,尝试更多材质,并加入不同的创作手法,比如之江实验室园区部分雕塑创作,就尝试加入声光电系统,让雕塑变得“智能”起来。

为了确定作品的效果,每次都会制作缩小比例的模型,从《和谐》开始到现在,光模型就做了多个。“艺术创作是一件既痛苦,又开心的事情。痛苦在于创作的过程,开心在于做出一件心仪的作品,而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件。”吴红雨拿着铅笔边在设计图上画边对记者说。

编辑:卓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刚刚,余杭这座知名地标建筑回归陪伴了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