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原创红色巨熊养成记苏联装甲兵发展史卫
TUhjnbcbe - 2020/11/19 19:05:00
苏联装甲兵发展史(卫国战争)

作者:倔强的埃米尔

年6月22号,德国突然对苏发动闪电战,长达四年时间伟大而残酷的卫国战争开始了,这四年间苏联装甲部队不止一次向德国人交上了昂贵的学费,但就是这炼狱般的4年和纳粹德国战车一起把苏联装甲力量锤炼的无坚不摧。

刚进入明斯克城的德国人坐在卡车上,心里还在想着面包和美酒,就在这时,一辆巨大的坦克从另一条路上冲了出来,瞬间车上的德国兵就像扑克牌一样被撞翻,这辆坦克没有开火,而是以45公里的时速狂奔在明斯克的大街上,见到德国军车和火炮牵引车,德国士兵便碾过去。到这辆坦克被击毁,它摧毁了30多辆德军车辆和几十名德国士兵。而这辆坦克没有炮弹且只有一名成员。这辆坦克的驾驶员是D.马利克军士长,而他所驾驶的坦克便是被德国人称为“街道怪物”T-28。

说起T-28,不得不提网上大家喜闻乐见的多炮塔神(邪)教,而T-28坦克作为多炮塔坦克比T-35那种阅兵上撑门面的华丽的大绣花枕头好得多,但名气却没T-35响亮,说实话,笔者也是玩了某世界以后才知道有个这种东西。

该车设计于年,目的是为了配合T-35坦克以及配合步兵作战,摧毁敌军工事。该车全重25.2吨,成员有6个人,武器包括一门KT-.2mm炮,后来换装为L-10火炮,口径不变。虽然很短,不过摧毁年那些德国坦克还是没什么问题的,主炮塔为电动,相当先进,两个小炮塔有独立炮座,可左右做度旋转,动力装置为M-17L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马力,非常优秀。而且为日后V-2柴油机打下了基础。

悬挂方面采用多重平衡悬挂装置,简单来说就是烛式悬挂,就像英国的丘吉尔那样。这种悬挂就是使用一根套筒,套筒中安置弹簧,压杆向上压缩套筒中的弹簧引起弹性形变来支撑车体。每组悬挂固定有两个小直径路轮,路轮摆臂中轴安装在悬挂下方。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缺点是车辆行驶中产生的所有侧向力都作用在这根压杆上,容易造成压杆和套筒的磨损。

该车采用焊接结构,后来是焊接和铆接结合的方式。虽然比单纯的铆接要好很多,但主要部位仅有15mm-30mm,其实还是不够看的。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的T-28都有电台!都有电台!有电台!电台!(并不是笔者对电台有啥特殊的爱好)

后期还有各种改进比如年型,主炮换为26倍径的L-.2mm炮,年在各位加装了20-30毫米的装甲,防御到了一个说的过去的水平,不过机动却下来了。后面那些像什么装85炮的各种实验性T-28,就不介绍了。

其实第一辆多炮塔坦克是英国人的,就是所谓陆地巡洋舰,这货就是英国人的维克斯A1E1独立号坦克,而俄国人继承了这个脑洞,造了T-35,德国人表示老司机们带带我,于是造了NbFz重型坦克。别管颜值多高,多炮塔这个邪教最后还是被取缔了。

T-28也就在20世纪30年代还算先进,40年代并不怎样,说实话真正让德国人感到恐惧的是T-34和KV坦克。

T-34是一款优秀中坦克,其产量的巨大和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其和PPsh冲锋枪一起成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

该车采用了B2-34柴油机,这款柴油机是至今为止所有所有苏系坦克柴油发动机的鼻祖,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坦克专用柴油机,日本89乙也是柴油机?啊对,但它是个汽车柴油机。该柴油机燃油消耗率为g/kW.h(即发动机每千瓦小时的耗油量为g,不过由于笔者不可能准确知道该发动机机有多少功率,所以无法换算为每公里耗油量,所以见谅)功率马力,发动转速为转每分钟,除了扭矩大,输出功率强,故障率低工作可靠外,那就是柴油机比汽油机不易着火,这有效提升了生存性。

该车也采用了克里斯蒂悬挂系统,但更显简约和实用,诱导轮曲臂上装有蜗杆式履带张紧度调节器,同时毛子还考虑到他们糟糕的路况,设计师莫洛佐夫大胆设计了mm的宽幅履带有效降低了接地压强。

说完机动来说说防护,T-34的装甲被所谓气泡夹砂黑出了翔,这个我们后面再说,T-34创造性的采用了倾斜装甲,使45mm的装甲在倾斜32度是拥有几乎了两倍也就是90mm的防护能力。这在当时可以免疫所有德国坦克的攻击,而T-34不论是L-11/L31榴弹炮,还是F-34/L.5倍径76.2mm加农炮对德国坦克都是致命的打击。

这里说一个很有意思的T-34,这是由乌拉尔重型工具厂生产的T-34装了裙边式铸造炮塔,这辆车完全没有印象中苏联坦克粗糙的感觉,做工之精细完全可以媲美德国坦克,甚至还很奢侈的装了两具PTK潜望镜。堪称是T-34Plus。

如果说T-34只是给了德国人震撼,那么KV绝对是德国人的噩梦,KV的研制开始于30年代,当时并不是什么KV,而是SMK和T-两种双炮塔坦克,结果斯大林见了对坦克设计师们说:“专家同志们,你们想在坦克里开百货店吗?”意思很明白就这被否决了,年,设计师科京在SMK底盘上加装了一个单炮塔,KV就这么简单的诞生了,第一次作战是在芬兰,战斗中没有一辆KV-1被击毁。6月24号在列宁格勒,苏联红军用KV-1和KV-2向德国人发动了攻击,对面德国第一装甲师的III号和IV号根本无法对KV造成任何伤害,虽然苏联人最终没能打败德国人,但29辆KV大部分因为技术原因而损毁,其中一辆被命中70发以上的炮弹,却无一贯穿。

KV-1正面mm装甲在当时地面上除了88炮,根本没有什么能对它造成实际伤害。

但由于德国人对装甲集群战术的成功应用,弥补了坦克质量和数量的不足,而苏联方面由于坦克成员缺少训练,每个人最多有70个小时课堂学习就上了战场。而苏军坦克大部分都没有配备无线电,各自为战,所有车都跟着旗车进攻,但旗车一旦被击毁,其他的车便成了无头苍蝇,最后只能被分割和歼灭。这就是我为什么强调T-28电台的原因。

当德国车装备了长管75mm炮,T-34的防护并不那么有效了,等虎式豹式投入战斗,T-34就连火力都不够了,尤其是库尔斯克中,苏联参战的辆坦克有近一半被击毁,损失是德国人的三倍。苏联人急需一辆能对抗虎式和豹式的坦克,苏联人发现85毫米52-K高炮和毫米榴弹炮可以有效对坑虎式,于是苏联人直接考虑把毫米的ML-20装到了KV底盘上,这就有了著名的“动物园杀手”Su-。

而85炮装在坦克上需要费点儿功夫,毕竟34/76的炮塔容不下这么大的炮,那设计新炮塔也不是拍脑袋的,那在新炮塔设计出来之前,就只能直接把炮塞到车身里,于是SU-85坦克歼击车就诞生了,当然不是把85高炮直接装进车体,经过重新设计后被定名为D-5S,后来又有改进出现了D-5S-85BM。这里要提一批SU-里的“叛徒”,由于SU-穿甲弹的技术问题,一批Su-被装上了这种D-5S炮,命名为SU-85M。SU-85于年8月7日正式量产,担负起了打虎的任务,至于T-34/85那就是年的事了。

年,在研制各种新型自行火炮的同时,苏联设计师们还完成了一项更加长远的计划,开发出了新一代的重型坦克,以取代日益老化的KV-1重型坦克。要知道KV-1作为一辆重坦克火力和T-34/76一个水平,被淘汰也是迟早的。

根据最高防御委员会的命令,中央炮兵设计局对S-31和D-5T两种火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D-5T更有效,于是D-5T获准生产。KV-85自然就装上了这种火炮,不过产量很少,原因在于KV-85的作战效能不稳定,而基于KV-13底盘的IS-1在实战中证明完全经的起虎式坦克的火力打击,所以KV-85被替代也就不可避免。

什么?!你觉得85炮不够!没关系,苏联人当年mm炮都不要,直接上了mm。没有mm的慈父能叫慈父吗?IS-2的防护相当优秀,车身mm厚,且有30度倾斜,侧面90mm60度倾斜,炮塔mm,加上一门L43主炮,简直可以打十个。实战中,豹式只有在m才有可能击穿,虎王则要在0米以内,mm炮弹可以击穿豹式车头正面直接贯穿整个车体。

不过由于是分装弹药(就是先装弹头再装发射药)导致射速很慢一分钟也就只有两到三发,而虎式却可以做到一分钟6发。IS-2其实也是有改进的,最初IS-2有一个近乎垂直的驾驶员观察窗。这极大削弱了IS-2的防护,中期加厚装甲,后期则改为倾斜装甲。到战争末期,IS-2M直接上了焊接装甲。而作为一辆重坦斯大林仅有46吨和豹式相当,远比虎式、虎王这些肥猫轻得多,这得益于它大量采用铸造件,虽然限制了内部空间,但却获得了更好的防护,重量也降了下来。

战争后期已经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苏联红军坦克部队有着优秀的装备,和出色的指战员,战斗力已不像卫国战争之初弱不禁风。这支在冷战期间让整个西欧惶惶不可终日的铁骑终于羽翼渐丰。

(Is-3就放到冷战说了。别急,这车肯定会讲到的)

│本文作者:倔强的埃米尔

│非授权禁止转摘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战友通讯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红色巨熊养成记苏联装甲兵发展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