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捐献也被称为骨髓捐献。今天是第七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中华骨髓库江西分库公布了一组暖心的数据:在库的志愿者人数为名,其中去年有人入库登记,登记入库数、成功捐献数双双呈现连年攀升的趋势。
上述这些数字的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骨髓捐献通过血液分离机就可以完成,过程和采血小板类似。
骨髓捐献者:
入中华骨髓库不到一年即有幸“救人一命”
钟定今年26岁。去年的一次无偿献血经历,让他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江西分库。
“你和一位上海的患者初配成功,你有意向救助他吗?”6月17日,忙碌的钟定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其发问。
“当然可以。”钟定回答得很干脆。从点头答应到完成采集,钟定的此次捐献不到两个月就全部完成了,相较于往常的捐献周期可谓提了速:7月11日,高分辨配型成功;7月13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7月22日,造血干细胞采集计划出炉,采集定在7月30日和7月31日这两天。
由于患者体重较大,以体重比例计算出来的造血干细胞采集量较多,身材瘦小的钟定需要两天才能完成采集。在连续两次、总计10小时的采集后,历经时间沉淀的造血干细胞悬液乘着高铁被送往上海。
“亲爱的捐献者,你好……”这是被捐献者写给钟定的一封感谢信。因为“双盲”政策,钟定只知道对方是一位曾经生命濒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如今已因他重获新生。
捐献协调员:
接力赛上的每一棒都救人心切
周萍在南昌市红十字会从事造血干细胞捐献协调的工作,时间不过一年有余。由于捐献工作的严肃性,核实意愿、如实告知、跟进动态是周萍在捐献流程中需要反复与志愿捐献者协调的工作内容。
根据患者在中华骨髓库的初配结果,按照相关基因分型的匹配度,会有一张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供者(志愿捐献者)列表。“列表一出,各地红十字会就会开始联络,整个捐献流程多地同步进行,最后谁的进度快,谁就能先完成捐献。”周萍说,自己随时做好打电话的准备。
钟定和此前晨报报道过的大学生焦点完成骨髓捐献,都是周萍全程经手协调完成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