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断了线的挂职干部潇湘晨报
TUhjnbcbe - 2025/7/30 9:36:00

长期以来,干部挂职制度作为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干部快速成长助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在干部挂职实践中,少数挂职干部出现“断线风筝”现象:在派出单位“没影了”、在挂职单位也“没信了”。那么,如何破解少数挂职干部“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时在时不在”的问题?

01现象

在干部挂职实践中,不免出现一些“镀金”思想和短期行为。部分干部,看简历有基层工作经历,但并没有经过实实在在的磨炼。有的“名在人不在”,有的“身在心不在”,有的“时在时不在”,这种混基层经历的“镀金”“被流放”“道具人”“面子工程”“脱离基层”“个人主义”“懒政怠政”“违规用权”等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严重影响了干部挂职实效。

尤其是一些干部在派出挂职后,形同“断线风筝”,在派出单位“没影了”、在挂职单位也“没信了”。派出单位完成了安排挂职干部的任务后将管理责任推给挂职单位,挂职单位又不敢也不愿给“留不下”的挂职干部压任务,于是挂职干部也就乐得这种“两不管”,成了“悬浮干部”“空挂干部”“断线干部”,使挂职成了走过场、混日子的一段放任时期。

这种“断线”“空挂”的悬浮状态完全违背了干部挂职锻炼交流的初衷,挂职干部的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提升,还严重浪费了行政资源。

02原因

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应付”“过客”“镀金”的心态,导致选派干部挂职期间的自由放任于派出单位而言,虽然组织部门对挂职干部有明确的标准,但仍有一些单位将干部挂职锻炼仅仅当作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应付了事。尤其是在派出单位本来人手紧缺、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如果派出素质高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将会影响本单位的工作,因此更倾向于选派一些能力和素质一般的干部”,在这样的思想认知和思路主导下,选派干部就是应付差事、支走闲人,自然没有心思

1
查看完整版本: 断了线的挂职干部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