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高金国
如果把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看做一个链条,人才,就是这个链条上最关键的环节。有人才,就好办;人才匮乏,“崛起”就难实现。
一家高科技公司总裁曾经豪言:即便所有资产一夜之间被烧光,只要团队在、人在,半年之内,公司会再度崛起!
人才,是淄博加速崛起的引擎。出台“人才金政37条”,淄博按下了引擎的“启动键”。
12月2日,淄博市委组织部也发出了淄博市面向全省公开选聘市管国有企业正职领导人员的公告,引进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队伍。
15年前,葛优借《天下无贼》黎叔之口,说出了这样的金句:“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问题在于,淄博这种城市,如何去和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竞争,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尤其高端人才,不是聘来的、请来的,而是“抢”来的;把引进人才看成“争夺战”,并不为过。
人才怎么“抢”?无非9个字: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做到了,人才就是你的(顺便说明你也是个会用人才的人才);做不到,就别整天埋怨“帐下无人”了。
毋庸讳言,淄博对人才的先天吸引力不大。先天不足,后天来补。首先要“引得进”,得让“人才”知道淄博,知道淄博求贤若渴。市委书记江敦涛亲率人马,去北京,去北大,去清华,网罗人才,力度大不大?很大。招到多少人才,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表明一种态度:淄博是人才沃土,淄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淄博!
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声音。没有行动,没有声音,就没有传播力;在“人才”的朋友圈中,淄博就会失去存在感,寂寂无闻。是啊,你有这么好的政策,可是你不说,我们怎么知道呢?
要想“引得进”,必须“砸钱”,没有高薪,引不来高端人才——这话很俗,却是实话。不过,高薪不是万能的,要想“留得住”,不能光指望钱。
除了“高薪留人”,还有什么能留住人?薪金问题满足之后,“人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