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编者按
年1月16日,国家发改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在年,完善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对不可降解塑料逐渐禁止、限制使用。
目前,已有20余个省份相继发布了“地方版”禁塑令。长江商报记者选取了部分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他们瞅准机会扩产,希望解决替代品面临的成本高企、产能不足等问题。
下半年新建产能陆续投产,恒力石化的规模扩张按下“快进键”。
近日,恒力石化(.SH)公开表示,禁塑令管控最严的购物袋、农膜和外卖包装袋,国内一年消费超过万吨,市场潜力巨大,可降解塑料将逐步进入消费爆发期。公司目前新建的3.3万吨/年PBAT(全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投产。
同时,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恒力石化乙烯项目已于今年7月份实施转固并实现商业化运营,将于今年三季度开始为上市公司贡献盈利,也标志着公司具备关键战略意义的上游大炼化产能建设圆满收官。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预计恒力石化三季度公司炼化项目有望享受到非常可观的库存收益,项目盈利或将再创新高。
炼化整体开工率%超行业均值
近日,恒力石化发布了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11%;净利润为55.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20%,半年度营收规模与盈利水平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半年报显示,恒力石化上半年成品油+化工品产量约万吨,炼化整体开工率超过%,远超行业平均70%-80%的水平。
同时,恒力石化充分利用万方的原油储存能力,有效优化了原油库存结构。在疫情冲击和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恒力石化依旧能实现业绩高速增长,充分展现出极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截止到9月18日,恒力石化的市值已达.46亿元。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