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内容摘要
年随着新装置陆续投产,聚烯烃开始步入景气拐点,未来一到两年产能增速大概率远高于需求增速,上游生产环节利润将被压缩,库存压力也将凸显出来。从计划投产信息看,新增装置涉及煤制烯烃、一体化炼厂油制烯烃、丙烷脱氢等多种工艺路线,其中年PP粒可能投产-万吨,PE可能投产-万吨。聚烯烃的现货市场产业矛盾和博弈逐渐加强,PP期货市场预期变动空间将被压缩,基差和价差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PE方面进口和国产压力共同作用,存在国产替代和进口倒逼国内降负的不同可能,而不论哪种情况其基本面弱势格局是明确的。基于产业核心矛盾的出现,未来聚烯烃市场的确定性因素更多,但也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注意,例如上游原料价格变动、宏观事件的影响等等。
核心观点
PP:
1、随着新装置投产逐步兑现,生产环节利润下降、中上游逐渐累库是具有确定性的
2、现货价格将走低,下半年预计贴近到成本线,期货方面供需驱动替代预期主导市场
3、基差水平由强走弱具有确定性,年下半年基差可能转为负值
4、月间价差逐步结束Back结构,至年三季度价差结构会变得平坦,而后转为远月升水
PE:
1、进口压力还将持续,国内产能增速提高,国产替代和进口倒逼降负均可能发生
2、绝对价格难以走高,年现货有较大概率跌至生产成本以下
3、月间价差方面Contango结构会加深,-开始走反套
4、基差偏弱,二季度起除交割月外L基差很可能持续为负值
一、塑料制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以报告期止数据预估年国内合成树脂产量万吨,较年增加万吨,增速小幅回升至6.49%,全国塑料制品产量7万吨左右,与-年水平相当,较年产量有明显回升。其中出口的塑料制品有万吨,出口量较去年增加87万吨,但增速下滑约6个百分点。塑料制品整体库存高于往年同期,截至年三季度塑料制品库存较年初增长16%。
近年来塑料制品业整体利润率偏低,不过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增长率保持平稳健康。下游加工企业集中度依然较低,全国塑料原料生产和加工企业总计超过2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仅5.35%,中小企业在需求的占比中是很大的。下游产业集中度提高是趋势性的,但这个过程仍然缓慢。塑料原料继续向多样、高端、专用发展,未来随着国内产能增加,油头装置会加快向这一方向发展。基于技术进步和性能提升,塑料制品将向更多领域延伸,塑料需求总量将继续增长。
图1:合成树脂与共聚物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2:塑料制品产量与增速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3:塑料制品进出口量与增速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4:塑料制品库存较年初增长(%)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二、PP市场年展望:产能投放压力激增,现实的供需驱动逐步替代预期主导市场
年聚丙烯市场价格波动相对有限,产业链上下游矛盾并不显著,阶段性的供需失衡和预期博弈在主导市场。随着恒力、久泰、巨正源、中安、宝丰等多套新装置投产,预期的产能投放开始逐步兑现,这也标志着国内PP市场核心矛盾开始转变。
我认为未来的期货、现货市场主要矛盾都将发生明确的变化,现货市场产业博弈会显著加强,期货市场方面预期的影响会有所削弱,而供需矛盾和成本端的作用会增强,本质上绝大部分的博弈都将围绕投产和过剩的问题展开,由此带来的确定性会更多。
图5:PP粒产能-需求对比
数据来源:Wind隆众石化中州能化研究所
至报告期止,国内聚丙烯粒料产能万吨,粉料产能.5万吨,以目前的数据预估年聚丙烯表观需求约万吨(粒料+净进口+粉料+再生),不考虑进口的话全年维持表观平衡的开工率在82.5%,其中粒料理论在86.72%,年内PP粒料的产能利用率基本与之相匹配。
年的PP新增产能如果完全按照计划投产涉及万吨,其中有万吨原计划是年投产但延迟的,这部分装置在年开车概率较大,其余产能是否顺利按计划投产仍有不确定性,预计年实际投产规模在-万吨左右的可能性较大。(因报告期时浙江石化聚烯烃还未投产,上述规模统计中浙江石化一期90万吨的PP产能均未统计在内)
按此投产量计算,年国内PP粒料产能增速在20-28%,粒料产能将超过0万吨,按偏乐观预估需求增速8%,即表观的粒料需求2万吨,PP粒产能将接近过剩万吨,全年维持表观平衡的开工率在76.6%左右。加上进口量的话维持表观平衡开工率约为69%。
基于年计划投产装置的延迟及后续新产能叠加,年国内PP供应压力依然很大,两年后国内聚丙烯粒料总产能将到0万吨左右,加上粉料至少超过万吨。届时国内聚丙烯市场将面临产能过剩局面。
当然产能过剩不代表产量过剩,这与投产节奏和开工率有紧密关系,也与库存和需求端的表现有关。但中长期来看过剩不可避免,这是有确定性的市场矛盾。随着产能投放增加,过剩环节库存会累积,伴随生产利润压缩,上游的话语权开始削弱,利润逐步向下游让渡。其实年就有利润让渡的特征了,但因为原油、石脑油、甲醇等原料价格较年均走低,所以体现得不够明显。同时PP下游产能分散,对定价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强,这会有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
年预期的证实/证伪对市场影响是比较大的,到年供需矛盾实质性体现在现货压力上时,预期的博弈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其中基差是市场预期很重要的体现,期货合约远期大幅贴水,基差大体由强走弱具有确定性,而到年下半年基差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月间价差也将随着市场预期的转变而结束Back结构。
综上,年PP产能增速明显高于需求增速,市场矛盾和特点将是明确的。现货市场产业博弈会增强,博弈核心和结果的体现是利润让渡,期货市场则由预期主导转变为供需强现实主导,生产利润被压缩后原料端变化和进口、非标等边际的参考作用也会增强。
三、PE市场年展望:国产替代进口或进口倒逼降负,价格都将走向洼地
年PE品种间出现分化,LLDPE表现明显弱于HDPE、LDPE,主要因为国外市场价格走低,同时PE进口量增幅较大且LLDPE进口增速高于LDPE和HDPE,进口的现货和报价对国内PE市场影响比较显著。
北美的装置投产后我们有关于其低价货源冲击的担忧,但实际情况看中国没有增加从美国的塑料原料进口。其影响主要是北美的货源开始对中东料子在欧州、南美市场产生挤出效应,转而形成中东货源向亚洲地区传导压力的情况。到年这种情况还会延续,同时国内新装置投产增加,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压力还将增大。
年国内PE新增产能万吨(含恒力、浙江石化一期),其中LLDPE新增万吨,HDPE新增85万吨,产能增速9.8%。至报告期止国内的PE产能合计万吨(含恒力、浙江石化一期),以1-10月数据预估全年国内产量约万吨,净进口量万吨,表观需求量预估值万吨,进口依赖度保持在47-50%的较高水平。
图6:PE产能与表观需求对比
数据来源:Wind隆众石化中州能化研究所
数据显示年PE的供需情况较为良好,供需增速均接近在10%上下,港口和石化库存也维持合理水平。但从下游实际情况看需求并没有这么明显的增长,下游开工率数据也是低于往年的。这可能是因为有部分显性库存转为了隐性库存,或者是新料挤压了再生料,前者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我们如果看年的库存和下游需求,应当将这点综合考虑进去。
年国内计划投产的PE产能涉及万吨,其中LLDPE有万吨,LDPE有万吨,HDPE有万吨(不考虑切换的情况下)。由于装置有延迟投产的可能,实际可能会在年投产的PE产能预计-万吨左右,产能增速约15%。
以偏乐观预计年国内PE表观需求在3-0万吨,产能达到-万吨,但仍有多万吨左右缺口。年国内的投产装置相对较多,产能增速偏高,对于相对通用的料子,国产货源可能对进口货源有所替代,而替代的前提条件必然是低价或价格相近。所以年PE的生产利润很难改善,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当然实际是国产替代进口还是进口货源低价冲击国内成本倒逼降负,还需要看年国外市场情况和进口窗口的变化。
四、价格波动与景气拐点
年PP期货市场主要受国内供需矛盾和预期变动影响,表现为脉冲式的波段行情为主,L受进口方面影响显著整体呈现趋势性下跌。对比而言聚烯烃现货市场矛盾不大价格比较平稳,虽然重心下移但跌幅有限,其中表现最弱的是线性。
图7:聚烯烃现货价格变动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8:聚烯烃期货价格变动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9:PP历史波动率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10:PE历史波动率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值得注意的是聚烯烃市场价格走弱或与制造业下行压力有关,年四季度可能是聚烯烃的景气拐点。对比制造业PMI荣枯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塑料指数、PP指数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当制造业PMI持续高于50荣枯线时往往塑料价格表现也比较强,而PMI回落至50附近甚至50以下时塑料的价格表现相对较弱,这种相关性是由于制造业与塑料制品行业需求端密不可分。因为贸易战等宏观因素对制造业构成一定压力,且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加上未来两年新装置集中投放,聚烯烃可能出现周期性的景气拐点。
图11:PMI荣枯与塑料指数趋势对比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五、供应与需求
5.1聚烯烃产量
年PP粒产量预估万吨左右,同比增加8.5%,PP粉产量万吨左右,同比增加6.7%,产量增速和表观需求增速较为接近。因为年内投产的新装置比计划时间有所推迟,实际集中投产是在二季度后,且投产后装置陆续出现过问题,至四季度才保持稳定运行,所以全年产量增速并不高。
年PE产量预估万吨,同比增加9.01%,与产能增速非常接近,略超市场预期。虽然PE的生产利润有所下降而且进口增速很高,但就产量来看上游生产企业受到的影响有限,加之年内PE检修量比较小,供应端表现十分稳定。
图12:PP月度产量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13:PE月度产量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中州能化研究所
5.2新装置投产计划
5.3装置检修计划
年聚烯烃全年检修影响量大约在万吨,其中三季度不少装置计划外停车导致检修影响量明显增加。的装置检修量相比去年是下降的,一季度和四季度聚烯烃产能利用率保持在高位。以目前获得的年装置检修计划信息预计,年聚烯烃检修影响量与比较接近,其中聚乙烯检修损失80万吨左右,聚丙烯检修损失70-75万吨左右,聚乙烯检修损失量同比增幅约55%,聚丙烯检修损失量同比减少32%。
5.4下游需求
年聚烯烃表观需求约万吨,其中聚丙烯万吨,聚乙烯万吨,需求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年内需求特点是刚性为主,投机需求仅在3-4月份增值税下调前后才有所体现。
下游加工企业在现金流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并无主动增加原料库存的意愿,形成对比的是BOPP膜企的成品库存还高于去年。另外PE下游农膜需求季节性表现不强,下半年9-11月下游农膜企业开工率提升缓慢,部分地区受到环保限产影响生产计划延后。
5.5产能与需求增速预估
综合上述信息资料,对未来两年PP、PE表观需求和产能增速大致可以预估,PP产能增速将保持在20%上下,PE产能增速接近15%左右,增速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需求增速较难准确估计,参考聚烯烃过去十年年均需求增速,通常高于GDP增速但略低于制造业产业GDP增速,约在8%上下应该是较为合理的。
图14:PP产能与表需增速预估
数据来源: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15:PE产能与表需增速预估
数据来源:中州能化研究所
5.6开工率
聚烯烃上游开工率保持稳定,烯烃整体开工率在70-80%的水平,PP、PE装置利用率除了几个检修集中的月份外都在80%以上,部分月份偏高在88-90%,供应端表现非常稳定。形成对比的是下游综合开工率数据表现不佳,与过去几年相比PP、PE下游开工率偏低,农膜旺季的表现也不及市场预期。
图16:PP产能利用率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17:PE产能利用率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18:PP下游综合开工率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图19:PE下游综合开工率
数据来源:Wind中州能化研究所
5.7库存
显性库存数据对市场预期影响较大,同时库存变动情况也能较好得反映市场供需面现状,是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