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行情又起风波西北双控华南疫情,节后聚 [复制链接]

1#

结论

按照老司机的经验,历年长假前,石化厂都要大力压价去库,以避免长假期间库存累积过高;但今年的情况有些不一样。

西北地区突发“双控”减产政策,煤化工被砍掉了一半的产能;华南地区突发疫情,物流不畅;但是下游还有节前备货的需求,这么看,节前聚烯烃大概率是要出现现货紧张的情况,价格也会维持强势。

而节后价格的走势就要看上游石化厂的累库情况了:节前的高价势必抑制需求,同时也会打开进口窗口,再加上新增产能上线;而一旦市场出现较大的库存压力,聚烯烃价格将承压回落。

分析

(1)节前:

榆林为完成双控目标,对部分重点企业实施限产、停产的调控措施,要求企业在四季度压减50%的产量。榆林的所有聚烯烃生产企业均在调控范围内,甚至包括新投产的乙烷裂解制聚乙烯而非煤化工的兰化榆林项目。

榆林有PE装置万吨,PP装置万吨,合计聚烯烃装置万吨。榆林的双控,使得聚烯烃产量每月约减少16.25万吨。受此消息影响9月15日PP、PE均大涨5%,PE收于,PP收于。

市场担忧的是,面对双控的压力,西北等其他地区是不是会采取榆林相同的政策,对聚烯烃生产企业进行的限产。届时将聚烯烃供应过剩的局面将得到缓解。

无独有偶,9月中旬,福建地区疫情加重,福建联合和中化泉州两大炼厂毗邻中风险地区。交通运输方面受到影响,短时间内引起华南地区现货供应紧张的局面。

从下游需求来看,已经到了“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下游有采购原料进行备货的需求。从下游开工率来看,确实也有好转的迹象。

PE农地膜以及管材有了明显上升,PP的编制和BOPP的开工率也有所好转。但是目前的问题是,下游对偏高的原料价格有一定的抵触心态。原本应该对双节进行大规模补库的下游,面对高价“望塑兴叹”,减少了补库需求。下游虽有补库的动作,但依然还是在价格较低时进行适当补库,价格高了就观望的补库节奏。目前大多数下游都认为后续旺季特征会不明显。

(2)节后:

从石化库存来看,当前库存处于五年季节性偏高的位置。当前的价格,下游刚需补库,随采随用。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双节期间,上游石化生产商并不停车,持续的生产将导致库存的快速累积,十一节后回来上游石化厂或有较大的排库压力。而今年节后价格的走势就要看上游石化厂的累库情况了:节前的高价势必抑制需求,同时也会打开进口窗口,再加上新增产能上线;而一旦市场出现较大的库存压力,聚烯烃价格将承压回落。

对于受到疫情影响的福建聚烯烃生产商而言,当前的运输已经受到了影响。当前货车需要开到泉港-惠安之间的缓冲地带,再由外面的司机到缓冲地带运输至目的地。受此影响,福炼和中泉的库存会有一定程度的囤积,在加上十一双节的暂停销售,面临的排库压力肯定会大于其他地区。

从我们的平衡表推演来看,PE在9月份去库,10月份微累,整个4季度是一个累库的过程。PP也是同样的累库过程。从中长期来看,市场将转而交易聚烯烃累库逻辑,可以择机逢高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