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晨报专栏泛读偶记思归,晏几道的许田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那些中医治白癜风好

思归,晏几道的许田姿态

○许昌晨报记者刘俊民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年),颍昌府(今许昌市)知府韩维收到一封许田镇(今许昌县陈曹乡许田村)来信,新任镇监晏几道寄来所作长短句,请他评点。

韩维是长官,也是晏几道父亲晏殊的门生。他认真地回了信:“得新词盈卷,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胜门下老吏之望。”意思是说,你才华横溢,但没用对地方,希望你先端正一下态度,再来和我套近乎。

这番话语重心长,但晏几道没有听进去,小令照写,风格照旧。

晏几道,字叔原,和父亲晏殊同为北宋词坛名角。二人词风相近,但个人际遇差距很大。晏殊贵为宰相,权倾朝野。晏几道则一生郁郁不得志,一直生活在政治体系的边缘。许田,是他漫漫人生中的一个站点。

“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黄庭坚这样描写晏几道,“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由于这个“痴人”的到来,许昌诗歌史有了新的精彩。

午醉西桥夕未醒。雨花凄断不堪听。归时应减鬓边青。衣化客尘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长亭。凤楼争见路旁情。——《浣溪沙》

这是晏几道许田到任时的作品,这年他已经45岁。从繁华的京城来到偏僻的乡镇,面对融融春意,他却有着身不由己的苍凉之感——年岁已经不小,游宦生活何时是个尽头呢?励志的岁月已经过去,但他的内心里,还有着太多的不甘心,太多的放不下。

在许田的三年间,晏几道的生活工作是什么情景?从他留下的作品中,我们或可管窥一二。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沈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阮郎归》

重阳到了,天地间满是秋意。绿杯红袖,歌舞欢筵,和京城印象约略相同。青春恣肆的日子已经成为追忆,人生何时才能安定下来呢?

在许田,晏几道结识了一位名叫师师的歌女。他如此描画师师的形象: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生查子》

这是晏几道许田作品中唯一点明地域(颍川是许昌古称)的,他禁不住拿师师与他京城中的红颜知己作比较。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小莲、小云等名字——汴京友人沈廉叔、陈君宠家中的歌女。

“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

“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

……

这些句子,写给那些歌女,写给那些友人,也是写给他自己的。以美人喻理想,这是屈原以来的传统。到了晏几道这里,他把原本飘忽的美人意象,还原为生活本真。屈原遥望理想而不可得,借美人以咏志;而晏几道则对望美人,如同对望四季的流转。他用手中的笔墨,努力挽留终将消逝的欢颜。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后来,沈廉叔去世,陈君宠疾废卧家,几名歌女四方离散,晏几道的歌词被有心人缀辑为《小山词》。晏几道在自序中称:“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思归,这是晏几道许田词作的主题。许田延展了词人精神生活的空间,留下了这个痴情人的生命绝唱。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临江仙》

转眼间已是三年。晏几道终于接到调离许田的文书,48岁的他回归心心念念的京城。这是淡淡的三年,他在此消磨了岁月;这是纵情的三年,他在醉梦中,未曾忘记那片繁华。

“古之伤心人也。”后人这样评价晏几道:他身为名门之后,却落拓一生,经历过人生的大喜大悲,把幽微的感触,寄托在声乐之间。

此后,晏几道的生活一如既往。他好像越来越穷了,有时感叹没酒可喝,酒瓶只能用来插花。他一再搬家,又因为书多受到妻子数落,称他是不肯扔掉破碗的乞丐。对于窘况,他自嘲自娱,但是孤傲始终如一。权臣蔡京请他填词,他一句奉承话没有。名满天下的苏东坡求见,他不客气地说:“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不通世故,但不能说晏几道不近人情。有一年,许田的一位旧相识来到汴京应试,晏几道热情地给予祝福:

清颍尊前酒满衣,十年风月旧相知。凭谁细话当时事,肠断山长水远时。金凤阙,玉龙墀,看君来换锦袍时。姮娥已有殷勤约,留着蟾宫第一枝。——《鹧鸪天》

可见,晏几道对于许田还是感念的。面对故人,他并不吝惜漂亮话。

清明时节祭先烈

○许昌晨报记者牛书培

4月4日,家长带着孩子在烈士公墓前缅怀先烈。清明期间,我市各界群众自发来到许昌市烈士陵园,默默鞠躬、敬献鲜花、轻拭墓碑……用不同的方式纪念英烈,铭记烈士功绩,寄托哀思。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须注明来源:许昌晨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