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篇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的文章,内容较全面,推送出来给大家学习!全文如下:
1、林译小说
是指清末古文家林纾(琴南)用文言意译的种欧美小说。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迦因小传》,译笔哀感顽艳,《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述》等译笔质朴古劲。因其早而开风气,对世界小说的大量输入,而引发读者对中国小说正宗地位的首肯。中国现代小说家先通过“林译小说”来了解世界,为20世纪中国小说的创造准备了作家,准备了读者,功不可没。
2、“八事”
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倡导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此“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并粗浅地触及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
3、“三大主义”
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并认为文学有其“自身独立存在之价值”。
4、《人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在《平民文学》中进而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原则。
5、文学研究会
年1月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组、蒋百里等12人,代表作家有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冰心等。他们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认为“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强调写实主义,其创作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重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文学研究会也注重翻译,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文学研究会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发展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使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批判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地忽略了文学的娱乐作用。
6、创造社
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等。他们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其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对病态心理的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显示出浪漫主义特征。以年五卅为界,后期创造社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等,出版《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杂志,提倡“表同情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年被当局查封。
7、莽原社、未名社
是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团,办有《莽原》《未名》;未名社有同人团体的性质,出书二三十种,主要人物有高长虹、邰静农、韦素园等乡土文学作家和翻译家。
8、南国社
是由创造社的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年即创办《南国半月刊》,田汉在20年代的剧本代表作基本都在上面发表。年冬,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正式定名南国社。
9、弥洒社
成立于年,发起人是胡山源、钱江春等,有《弥洒》月刊(共6期)、《弥洒创作集》(3种),宣称“两无两不主义”,即“无目的无艺术观,不讨论不批评而只发表顺应灵感所创造的文艺作品”,强调灵感创作。
10、浅草—沉钟社
这是两个有连贯关系的社团。浅草社成立于年,主要成员有陈炜谟、陈翔鹤、冯至;沉钟社成立于年,由原浅草社成员加上杨晦、蔡仪等组成;刊物有《浅草》季刊、《沉钟》周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派文学;创作上的代表,小说有陈炜谟、陈翔鹤,诗歌是冯至,作品朴实而带点悲凉,有浪漫主义色彩。沉钟社是五四时期挣扎得最久的一个团体,其周刊《沉钟》直到年2月才停刊。
11、湖畔诗社
年3月成立于杭州。主要代表诗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以写作爱情诗闻名,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年出版诗合集《春的歌集》。他们的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真,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
12、《呐喊》
收鲁迅年至年所写的14篇小说,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的倾向到具体的描写,都和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特色。这些作品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运动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