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加速生活数字化转型,交通出行更便捷 [复制链接]

1#

晨报记者钟晖

“老头子,你去看看屏幕显示,71路何时进站。”“看到了,还有3分钟。”这是昨天在中运量71路凯旋路站,一对老年夫妇的对话。乘客不仅了解到下一辆71路何时进站,还可在预报屏上得知车厢舒适程度:红色车辆代表“拥挤”、黄色车辆代表“适中”,绿色车辆代表“舒适”。这一“智能预报系统”已拓展到久事公交的23条线路的辆公交车。

记者昨天获悉,市经信委、市交通委会同久事集团等相关单位,积极运用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推进交通数字化转型及公共交通便民服务,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数字交通服务的新成果。

●公交车

全力打造“智慧车站”

据了解,为改善乘客体验,缓解“等车焦虑”,沪上一直着力加强车辆到站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从第一代电子站牌采用55寸LCD彩色屏,到第二代电子墨水屏站牌,已实现浦西中心城区公交站点的信息服务全覆盖。年,公交到站预报准确率达到97%以上。

“十四五”期间,久事公交将在市交通委的指导和政府财力支持下,在五大新城建设中全面推广普及公交墨水屏,为新城居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沪上下一步将以公交站点为切入点,全力打造“智慧车站”。

沪上公交行业正在建设覆盖所有车辆的监控系统。在久事公交下属的巴士三公司监控室的8平方米显示屏上,车辆行驶状态正通过GPS定位动态更新,电机温度、空调状态、车内温度等重要参数尽数囊括,实现了对车辆的全方位监控。巴士三公司修理车间负责人王新月说:“车辆出现问题再处理,显然有滞后的问题。通过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在驾驶员还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可对某些问题进行预警,并通知驾驶员即时处理。公交车辆内部还配备°全景影像和雷达防碰撞预警等技术,车辆外部还配有毫米波雷达,解决了驾驶盲区,且车辆行驶过程更为平稳舒适。”

在久事公交智能分析指挥中心,可以通过大屏看到数字公交的全要素(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实时数据,可显示某一条公交线路的实况运营图,包括每一辆车的前后间距。车厢实时画面也可监控到,通过乘客密度分析模型算法,可判定当前车厢较舒适。如果出现拥挤,一方面可以实时将拥挤信息发布在中途站点屏幕上,让市民可以选择后面较舒适的车辆;另一方面,运营方可以根据拥挤程度采取相应的灵活调度手段。

据久事公交披露,他们目前有辆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有辆,占比75%。“黑金刚”“白金刚”等车型成为申城街头靓丽的移动风景。比如上汽申沃9系纯电动公交车,大家亲切地称呼它为“白金刚”,白色基调,形象“高大上”。车辆采用了全低地板、智能网联、纯电动系统,至今已陆续投放了辆。一次充电、开空调可行驶公里以上,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公交线路一天的运营。

●出租车

一屏接单,双屏联动

公交车运营越来越先进,出租车也不遑多让。就拿“老牌子”强生来说,目前已投运上汽荣威新能源出租车近辆。到年底,强生的新能源出租车比例可达80%以上。

强生表示,眼下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安全,智能运营,信息互动”的数字车厢应用场景,满足乘客智慧出行、品质出行的需求。网络订单量到达2万单,空驶率下降了3%左右。

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叫车出行,强生出租应用了车载一体设备,实现了“一屏接单,双屏联动”。在司机侧,一屏与“申程出行”全面对接,同时聚合“美团”“曹操”等其他第三方出行平台,解决了驾驶员多手机接单的安全隐患。在乘客侧,一屏提供了AI语音交互、实时路况导航和数字便捷支付等功能。

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双职工家庭子女等特殊人群,通过热线、平台等,按需提供送学、送考、送医等服务,弥合“数字鸿沟”。

●停车场

全面联网破解“停车难”

为破解市民“停车难”问题,上海全面联网接入全市个经营性停车场(库)和收费道路停车场、万个公共泊位的信息数据,并与互联网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上海停车”APP服务。目前“上海停车”已上线35处线上签约的场(库),年内将推进家线上签约错峰场(库)。

医院停车预约功能。今年,医院、医院停车预约服务功能率先上线。医院前,可以提前预订车位,医院时快速入场,既可以减少等待车位排队时间,医院周边因排队等车位引起道路拥堵的情况。今年,上海将逐步推医院停车预约服务。

下一步,沪上将结合民心工程,继续深入推进相关功能的拓展,并依托新基建重大示范工程,打造高新技术集成的智慧停车场库建设,构建数字化转型标杆场景。

展望未来,上海将进一步大力推进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聚焦高品质出行服务等生活数字化领域,推进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丰富规范个体出行新生态,实现出行即服务理念,构建交通出行新格局,实现人民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出行体验更加方便、快捷、舒适、温暖。

来源:新闻晨报作者:钟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