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西6市县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江西晨报 [复制链接]

1#
哪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www.xftobacco.com/

昨日,中国文明网发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并对复查测评成绩排名靠前的33个全国文明城市(区)通报表扬。我省萍乡市、景德镇市2个地级市,以及宜丰县等4个县成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江西入选城市,南昌市等4个市县经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内目前综合评价一个城市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是一块在国内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金字招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是我省各地市不懈追求的梦想。在“创城”的背后,蕴含了许多故事。在“创城”过程中,市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共建共享。

喜讯

我省6个市县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昨日,中国文明网发布消息称,年8月以来,中央文明办按照城市自主申报、省级择优推荐、中央部委审核、媒体集中公示、组织综合测评、确定入选城市等评选办法和程序,严谨规范组织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工作,严格依据参评城市、、年三年测评总成绩排名,提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报中央文明委领导同志批准。

此次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共个,我省6个市县入选。

南昌等4个市县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此外,中央文明办按照城市自查、省级审核、中央把关、组织测评等复查办法和程序,认真做好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工作,严格依据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成绩,提出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报中央文明委领导同志批准。

据悉,南昌市等4个市县经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南昌县在复查测评中成绩排名靠前获通报表扬。

目标

未来5年一半以上设区市要创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记者了解到,《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年,全省一半以上设区市创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其余设区市创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据省文明办分析,全国文明城市每三年评选表彰一届,在年前,还有年一个表彰年。按评选规则,须先推荐为提名城市,然后参评全国文明城市。按我省目前最好成绩,每届争取2个设区市获评,预计也只能有7个设区市评上全国文明城市。可见,全国文明城市竞争非常激烈。

◎解码

文明城市成功创建背后故事真不少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品格,而一座城市的品格,源自于对梦想的不懈追逐。作为一座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全国文明城市是我省多年来全力追求的梦想和目标,十年磨一剑,终获成功。下面,记者将带您了解景德镇、萍乡、南昌三地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故事。

景德镇:15年创建文明城市终于圆梦

“景德镇15年艰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众志成城,一路汗水,不懈努力,终获成功!”昨日,景德镇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刘志明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景德镇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大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各单位、各行业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争做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者、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文明新风的引领者。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注册志愿者17.万人,志愿服务组织个,志愿项目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万小时,志愿者服务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现在是红灯,请耐心等待。”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在景德镇市主要交通路口,总能看见“红马甲”的身影,他们手持交通指挥旗,礼貌地劝阻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不文明交通行为,热情地帮助老、弱、病、残人员安全通行,为过往行人指路。

在“红马甲”的引导下,文明交通、文明出行蔚然成风,整座城市也变得更有温度。

萍乡:“好人之城”传递文明“温度”

近年来,萍乡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追梦工程”“民生工程”,让百年煤城从“面子”到“里子”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城乡颜值刷出了新高度。

全国道德模范2人、提名奖5人,入选中国好人81人、江西省道德模范18人……近年来,萍乡着力打造好人之城,在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最美奋斗者龚全珍老阿姨的示范引领下,形成了“小城大爱”的好人现象,先后三次举办全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涌现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振美,以及饶小亚、段华胜、夏云剑等一大批身边好人,形成了见贤思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萍乡还成立了支各类志愿服务队伍,一座万人口的城市,现有社会公益组织64个、注册志愿者26.5万人。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市志愿者累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17万多人次。

萍乡还以打造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为目标,投资近多亿元,全力推进多个项目的实施,连续三年荣获全国试点城市第一名。

南昌:在创建中让广大市民得实惠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广大市民所盼。它带来的不仅是城市面貌、环境秩序、服务管理、市民文明素质的改变,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生活环境,市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如今,漫步在南昌街头,环境更干净整洁了,交通更有序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一大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得到了彻底的整治改造,铺平了百姓门前路,点亮了万家窗外灯。建成了一大批公共厕所,让市民“方便”更方便。道路两旁的公益广告输出满满正能量,“红马甲”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传递文明新风……不少市民已经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变化。

“以前,市场内污水横流,鱼龙混杂,可以说是脏乱差。现在新建了菜市场,买菜舒心多了。”提起农贸市场的变化。家住南昌市红谷滩区沁园路的市民徐丽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南昌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使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好处。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开展“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城区公厕个;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9.4平方千米,完成污水管网及雨污分流改造.9千米;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个,新增泊位12.8万个;构建完善“十纵十横、三环多射”为主体的大都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目前地铁1、2号线全线运行,3号线也将于年底开通,城市一环闭环通行,三环基本实现闭环运行,二环正在加速推进。

来源:晨报首席记者刘良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