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的淮阳师范043淮师校友徐玉诺 [复制链接]

1#

年10月,我到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出差,参加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课本中的党史教育”活动,曾与朋友谈起平顶山当地文化名人,提到鲁山有个徐玉诺。其实当时我还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他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鲁迅曾主动提出为之作序,叶圣陶为他写过万字诗评。最近因为要为母校淮阳师范编辑纪念文集,才知道这位诗人原来与我有着多种缘份,一下子感觉竟是那样“亲近”。一是他曾两度在淮阳师范任教,是我们的前辈校友。二是他与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是老朋友,曾两次专程到苏州吴县甪直镇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看望叶圣陶,并与顾颉刚、郭绍虞、郑振铎、王伯祥等文史大家有过交往,不禁肃然起敬;三是从乡先贤张衡石《徐玉诺老师在商水》中得知,徐曾于、年两次到过我的家乡商水,他的《半锅麸子糊涂》就是在商水创作完成的,不禁产生了“乡土感”的亲切。

徐玉诺(—),原名言信,字玉诺,以字行,乳名运知,小名建之,笔名红蠖、红蠖女士、兰烂生等,晚年自号冰蚕老人、玉诺老人等,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徐营村人。徐玉诺出生于农民之家,11岁仍在家割草放牛。父亲徐教芳在同村油坊主徐教诗(中国同盟会会员)家里帮佣。年,受新思潮影响,徐教诗在家首开私塾,徐玉诺的父亲以少拿工钱为代价,让儿子入塾读书。徐玉诺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于四书五经外,尤喜读《庄子》《文选》《唐诗别裁》及野史演义之类的“闲书”,深为徐教诗器重。年,徐玉诺与徐教诗的儿子徐言志一同考入鲁山县立高等小学。考入省城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堂,时年22岁。从此,徐玉诺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受新文化思潮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推举为学生代表,任开封15所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理事,参与组织罢课,声讨北洋军阀及河南督军赵倜等,支持山东人民斗争,抑制日货。因抗议反动派逮捕学生,曾到开封南关车站欲卧轨自杀以警醒国人,被他的老师嵇文甫派同学找回。年他将自己的小说《良心》寄给《晨报》副刊特约撰稿人郭绍虞,经郭推荐得以发表,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业后,先后就职于鲁山公立小学(,)、吉林毓文中学(至,先后3次)、福州英华书院(年3月)、河南临颖甲种蚕业学校(年9月)、厦门《思明日报》(年9月)、集美师范(年2月)、厦门大学(年9月)、河南大学()、河南省立第四师范(洛阳,)、淮阳师范(至,)、省立第二女子师范(信阳,)、山东曲阜师范()、信阳师范()、烟台山东八中()、鲁阳中学()、淮阳河南第七区农村学校、淮阳中学/淮阳县立师范()、烟台商业专科学校()、鲁山民众教育馆()、商丘中学()、南阳中学()、鲁山中学、淮阳中学()等。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没有忘记这位中国新诗史上的“功臣”。年4月,徐玉诺参加河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后即留在河南省文联筹委会工作,任组织联络部部长。年出席中南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还曾担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常委、省文史馆馆员等。年4月病逝于开封。他的恩师嵇文甫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吴芝圃省长发来唁电。追悼会后,由徐玉诺的儿子护送其灵柩,归葬于故乡鲁山县徐营村凤凰山下。年,在徐玉诺周年诞辰之际,河南籍作家李凖为他撰写一联:“热情似火;真纯如婴。”年,徐玉诺被评为“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年,徐玉诺故居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玉诺在淮阳师范任教期间,还在淮阳县师范、淮阳成达中学兼课。解放前后携家带眷留居淮阳,断断续续有五六个年头(韩绍诗《追忆徐玉诺在淮阳》)。年中秋节刚过没几天,不知何种缘故,正上着课的诗人徐玉诺情绪突然激动起来,撂下讲义扬长而去。于是全校舆论大哗,师生纷纷谴责校长蒋福之,说他逼走了新诗人,部分学生甚至罢课抗议(许凤才《郁达夫与河南》)。按说,徐玉诺不顾学校规定,不辞而别,最后受到谴责的却是别人,可见这位“怪异”老师在淮阳师范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张衡石《悼念徐玉诺师》代表淮阳人民对他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群推五四老诗人,呕肺雕肝尝苦辛。

自唱挽歌含血泪,人讥放诞见精神。

好词曾被一多赏,佳句更邀圣陶钦。

我坐春风三载久,惭无才力可传薪。

忆昔避兵到僻林,古今中外恣评论。

新诗厌说适之好,小说唯推鲁迅尊。

岛瘦郊寒饶至性,元粗白俗杂精纯。

鲁阳西望情难已,化雨春风何处寻?

徐玉诺的作品专集有:诗集《将来之花园》(商务印书馆);短篇小说集《朱家坟夜话》(河南人民出版社);《徐玉诺诗选》(河南人民出版社,王瑶作序);《徐玉诺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刘济献编);《徐玉诺诗文辑存》(上下,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的一颗流星,徐玉诺一生创作新诗余首,小说30余篇,散文20余篇,剧本7部。他的文学创作始于开封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年1月在《晨报》副刊发表第一篇小说《良心》,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第一首新诗《冲动》。年至年是他文学创作爆发期。据说兴之所至,可一日数首,甚至十几天内即写成一本诗集。五年间竟写了多首,发表于《小说月报》《晨报》副刊、《文学周报》《诗》等报刊。朱自清主编的《新文学大系》诗集,他和胡适均有9首入选。年商务印书馆为他出版诗集《将来之花园》,前有郑振铎的《卷首语》,后有叶圣陶滔滔万言诗评《玉诺的诗》。这年6月,叶圣陶和郑振铎编定《雪朝》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部新诗合集,共选首,其中朱自清(19首)、周作人(27首)、俞平伯(15首)、徐玉诺(48首)、郭绍虞(16首)、叶圣陶(15首)、刘延陵(17首)、郑振铎(34首)。洪子诚、程光炜主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二卷收有徐玉诺诗歌16首。

徐玉诺在文学朋友圈内最亲密的朋友是叶圣陶。通过叶圣陶,他又结识了顾颉刚、王伯祥、郭绍虞、郑振铎等。他与叶圣陶第一次相见在年初夏,当时他还在河南一师读书,叶圣陶在苏州甪直任小学教员。那时文人间流行“通信交友”,在报刊上读到好文章就给作者写信,一来二去,大家也就成了朋友。他读了叶圣陶的小说,就主动写信给叶圣陶,并寄了照片。叶圣陶看他脸色苍黄,眼睛放射出“神秘的光”,“乱发乘风飘拂”,感到他“真朴的心神”。郭绍虞看了,说他是个“神秘家”。于是叶圣陶就写信邀他到甪直游览。虽然两人彼此并没有见过面,但因为神交已久,小汽轮一到码头,叶圣陶逐一打量,上前紧握着一个人的胳膊:“你——玉诺?”对方也紧紧握手:“你——圣陶!”这就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徐玉诺在甪直流连三天,主人不能每天陪他玩,但他看惯了中原的旷野,骤然见到江南的田畴,竟独自赤着脚,跨进水没膝盖的稻田,抚摩溪上的竹树,采访农家女孩,憩坐在临门的小石桥阑干上,偃卧在开着野花的坟墓上,觉得格外新鲜有趣。叶圣陶又陪他到苏州游览,因要赶着回校上课,就把他托给当时正在苏州养病的好友顾颉刚帮助关照,恰好郭绍虞也从上海到苏州,他们两个“同至三新旅社”看望徐玉诺。年春,徐玉诺将他的诗稿《将来之花园》寄给叶圣陶,叶圣陶为他写了诗评,称赞他的诗“清新真实”,“富于想象的奇妙和思维的唯美”。年7月,徐玉诺辞去福州英华书院教职,又到甪直看望老朋友,讲到河南老家兵匪横行、人情激愤的情况,叶圣陶惊愕不已,就写成一篇纪实小说《火灾》,文中的“言信君”就是徐玉诺。徐玉诺看了很受感动,也以《火灾》为题,赋诗一首。两篇《火灾》同时刊登在《小说月报》第14卷第1号上,引起热烈反响。徐调孚、周仿溪、阿英纷纷撰文,成为我国现代文坛“血与泪的文学”的一段佳话(商金林《叶圣陶全传》)。叶圣陶宽厚诚朴的为人,抗争奋进的思想对他触动很大。回到开封,他兴奋地对老师嵇文甫说:“我的思想苦闷、悲观全解决了,全没了。就因为看到了江南的美丽风光。”年,徐玉诺要去厦门就任《思明日报》副刊编辑,这时叶圣陶已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他路过上海时,自然忘不了探访老朋友。因为叶圣陶要上班,他就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到处玩。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朋友,叶圣陶好友王伯祥在日记中记述:“玉诺由厦门来,住惠中。今午来晤,旋去。晚饭后,我与振铎、圣陶往看之,同出闲步,至先施公司门前而别。明日他或搬来顺尔里小住也”(年1月18日);“玉诺送我《思明报》副刊《鹭江潮》,读之,有转载《文学》者,宜乎渠在厦门人皆目为文学会之宣传者而备受挤扼矣”(1月19日)。两个多月后,徐玉诺从河南去厦门又去上海看老朋友,王伯祥日记:“玉诺由豫来,散馆后,与硕民、圣陶走访之,兼赴乃乾约。玉诺自言在龙升旅馆,孰知他误记,遍寻不获。后至荣升访之,始遇。因约共出,饮言茂源。谈甚畅,至九时许始各归(3月4日)。年,徐玉诺到商水躲避战乱,住在王沟桥张衡石的伯父硕卿公家,还把他在村里所见和避兵的情况写信给在上海的叶圣陶(张衡石《徐玉诺老师在商水》)。年7月,徐玉诺给叶圣陶写信,倾诉儿子徐奎被打成右派致死,满纸泪滴,字迹模糊。年6月,叶圣陶收到徐玉诺之子徐西亚的信,说父亲临终前最后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他通知一声叶圣陶。叶圣陶回信说:“回忆与尊大人初相识,犹是三十余年前事,当时情形历历在目。后来常从河南朋友处获悉其情况,知尚安好,以为必有再晤之机会,今则此愿成虚矣!这真是令人痛惜的事。”(王予民《徐玉诺三访叶圣陶》)年初冬,平顶山有人到北京东四八条拜访叶圣陶,得知徐玉诺的儿子已过世,两个孙子都务农,年过三十,因贫穷还是单身汉,叶圣陶给河南省文联主席苏金伞写信说:“玉诺先生是新诗的早期作者,现在已很少人知道。希望河南文联通过调查研究,给他写一篇传略;‘并通过正当途径,俾其二孙之穷困略得改善,则我代为玉诺感激不尽矣’。”(叶至善《父亲长长的一生》)

徐玉诺的新诗创作,当时在文学界自然引起热烈反响。年春,文学研究会发起人郑振铎亲自介绍他加入文学研究会(编号56),称赞他是“现代的是有真性情的诗人”,“中国新诗人里第一个高唱‘他自己的挽歌’的人”。在美国留学的闻一多在给在清华读书的梁实秋写信说:“《未来之花园》在其种类中要算佳品。它或可与《繁星》比肩。”还在给儿子闻家泗的信里说:“徐君是个有个性的作家,我说他是文学研究会里的第一个诗人。”叶圣陶称赞他的诗有“奇妙的表现力、微妙的思想、绘画般的技术和吸引人的格调”。作家周佛吸(周仿溪)说“他的名声,初时更在郭沫若之上”。王任叔(巴人)说他“真是有绝大的天才”。年10月,瞿秋白读了徐玉诺《问鞋匠》,“实在与熬不住,不免续貂”,于是写出《东方的鞋》,刊于《新青年》。年10月,朱自清主编《新文学大系·诗集》,选徐玉诺诗10首。茅盾主编《新文学大系·小说》,收入了徐玉诺的小说两篇,说他是“有才能的作者”,“在年至年间,创作力颇旺”。年6月,冯玉祥评价说:“徐先生为有名文学家,写小说,写白话诗,办教育,提倡布,考古,学医,尝药,同青年男女很有兴趣的作抗战宣传,可谓一奇人。”

徐玉诺与鲁迅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年,鲁迅几次嘱咐《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给徐玉诺写信,收集徐玉诺的小说准备出版,并表示“自愿作序”。徐玉诺的曾孙、在鲁山一高任教的徐帅领分析说,主要原因可能是曾爷爷认为当时的创作还不太成熟,暂时不想结集出版(王春生《诗人徐玉诺的精神家园》)。徐玉诺后来在《始终对不起——怀念鲁迅先生》诗中说:“收拾《良心》作长序,重托伏园传心意。恨我怕名婉拒绝,事后才知对不起。”年5月,徐玉诺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写道:“爱罗诅咒《狭的笼》,鲁迅对他起同情。愚笨无过是玉诺,辜负先生一片心。”诗后附记:“年,鲁迅先生收我《良心》等二十篇小说,拟出版,并长序,由孙伏园致函相商,被我婉拒。”年10月9日,鲁迅给萧军的信中说:“徐玉诺的名字我很熟,但好像没有见过他。因为他是做诗的,我却不留心诗,所以未必会见面。现在久不见他的作品,不知道哪里去了?”

近年来,徐玉诺又逐渐引起中外学者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