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风采文坛富翁徐志摩 [复制链接]

1#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小字又申,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华民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也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曾留学英国。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与胡适、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于年创建新的文学团体:新月诗社。

徐志摩与金庸

人物生平:

徐志摩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徐申如,人称“硖石钜子”,又是硖石商会会长,拥有一座发电厂、一间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

徐志摩年入家塾读书。年,入硖石开智学堂就读,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底。年毕业,入杭州府中学(年改名为杭州一中,历经沿革为今日之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文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雷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年夏,18岁的徐志摩于杭州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该校年转移到香港为崇基学院-现今的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部分,校址则转移给今上海理工大学)。

徐志摩与张幼仪

年12月5日(农历乙卯年十月二十九日),经由父母安排,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后,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学习。年春,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同年秋,转入国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科预科。次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年6月,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年8月赴美留学,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年9月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年10月,又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其间结识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使徐志摩对文学兴趣渐浓。旅英期间,徐志摩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对其穷追不舍,并要求当时在英国陪读并怀了次子的元配张幼仪堕胎离婚。张不同意,徐遂不告而别。年3月,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同年10月回国。

徐志摩与陆小曼

年3月,徐志摩发起成立“新月社”。同时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年4月至5月,泰戈尔访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在各地访问;5月至7月,陪同到日本、香港访问。8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出版。12月,《现代评论》周刊在北京创刊,徐志摩为主要撰稿人。年3月,辞去北京大学教职。年,任光华大学教授,兼东吴大学法学院英文教授;主持《晨报副刊·诗》;10月,与陆小曼结婚。年春,参与筹办新月书店。年9月,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书店出版。年2月,与闻一多、饶孟侃、叶公超等创办《新月》月刊。年6月至10月,赴日、美、欧、印等地旅游。11月,徐志摩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问世。

手稿

年,徐志摩辞去东吴大学、大夏大学教职,兼任中华书局编辑。年9月,徐志摩应聘任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英语文学教授。同年,兼中华书局、大东书局编辑。年底,先后辞去上海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职。年1月,与陈梦家、方玮德等创办《诗刊》季刊。年2月,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任北平女子大学教授。8月,诗集《猛虎集》出版。

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邮政号”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郁达夫在一篇悼文中说,徐志摩的死法,和拜伦、雪莱的死法一样不平凡。

人物关系

人物趣闻:

徐志摩在当时被认为是文坛富翁,他是大学教授中,唯一拥有私家汽车的人。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并以“希望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结婚”这惊世骇俗的语句作为对两人的期望。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徐志摩与泰戈尔

由于徐志摩离弃原配和儿子、再娶友人之妻,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银洋的租金,家里佣人众多,有司机、厨师、男仆,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出。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为了贴补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再别康桥

人物评价:

徐志摩新诗主要描写个人的感情,想象丰富,比喻生动,重视意境的创造,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浓艳华美而妩媚,具有一种温柔清新的风格。他受西方世纪末唯美主义、印象主义思潮较多浸染,因而有些诗写得晦涩、神秘,情绪感伤,语言过于雕琢,诗作呈现比较复杂的面貌。他的新诗受英美诗歌影响,着重格律的建设,西方诗人中,徐志摩学习了雪莱和哈代的风格;徐志摩出色作品有《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一首》等。

徐志摩的散文想象灵奇,富有诗意,善于言情,坦率任真,词采绚烂,喜绘自然,多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多受欧美文艺影响,有时则渲染太过,结尾往往较为平淡。

胡适对徐志摩评价: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就是他的“单纯信仰”。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1.15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