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历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论百年五四如何改变 [复制链接]

1#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141254430799048&wfr=spider&for=pc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进展,直接、全面地推进了新闻事业的改革。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

其一,地方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爱国团体创办、出版了难以计数的报刊,如《五七》《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全用白话文。因各级军阀政府摧残,它们的寿命一般都很短。但都在对反帝爱国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首先,作为打击军阀政府的专制政策和卖国行为的武器,这些刊物起到了沉重有力、直击要害的作用;其次,在当地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战斗中,这些刊物起到了高举战斗旗帜、吹响前进号角的作用;最后,在当时中国交通工具十分落后、传播渠道较少的情况下,这些刊物构成了各地民众相互鼓舞、连成一体的重要媒介。

其二,一批宣传新文化的新型杂志迅速涌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年7月创刊的少年中国学会机关刊物《少年中国》(月刊),年1月创刊的南京分会的《少年世界》(月刊),年7月创刊的成都分会的《星期日》(周刊);年8月创刊的北大出版部主任李辛白主编的小型通俗刊物《新生活》(周刊)等。其总数无确切统计,罗家伦说,仅“五四”后的一年间,“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

这些期刊的共同特点是多刊发紧密配合反帝爱国斗争的政论性文章,但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色彩更为突出,以介绍新学说、研究中国社会问题为主,特别是围绕中国社会改造问题进行广泛探讨,寿命比前述紧密配合反帝爱国斗争的期刊小报都要长。这些刊物的政治理想、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尽管五光十色,但是在追求中国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现代化光明前景这一点上是根本一致的。围绕这些杂志还形成一个个相对稳定的小团体,在每个小团体内部及各个小团体之间,无时不进行着热血青年的思想交流、观点碰撞、问题争论,推动他们思想不断进步,迅速提高。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词中描绘的:他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其三,大中城市许多报纸普遍增设新型副刊,在“五四”后迅速成为一种热潮。首先是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邵力子主编。从年6月16日创刊起两个月内,就发表了李达的《什么叫社会主义?》、胡适的《杜威论思想》等,转载了《每周评论》和《晨报》的《俄国之土地法》《俄国的新宪法》《马氏唯物史观概要》《克鲁泡特金学说的要点》等文章,介绍世界新动态、新学说、新思潮,表现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气势。《觉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